第二百六十三章 于夜书(1 / 2)

 【遇敌,行囊放置相关。</p>

骤然遇敌,士卒随身行囊可就地放下。</p>

为避免携行具倒地,可在携行具上缝制一段短绳,短绳系一竹签,携行具放在地上时,竹签插在地上,可保护携行具不至倾倒。</p>

亦可使每伍之人携行具靠背相放,相互支撑,不使倒地。】</p>

怕文字写的不是太清,李孟羲于是用毛笔随意勾勒几笔,就把一个简略的旅行包的简图画在了丝帛之上。</p>

还有什么来着,李孟羲用笔杆挠头。</p>

对了,还有士卒宿营时如何搭建床铺,昨夜想到了的是在铺被上,一侧背面封上薄木板,然后在搭床的时候,只用两根枪往砖上一放,床铺就可直接搭成了。</p>

于是,李孟羲接下来又把搭建床铺的方法同样写了下来。</p>

再然后,绊马索相关。</p>

绊马索不仅可用来拦截敌方骑兵,在攻城拔寨时,用绳套往敌军营寨一扔,如果绳套套中敌军木寨墙突出的木桩,绳子套中后,我军士卒拉着绳子一拉,轰隆一下,敌军寨墙顷刻倒塌。</p>

绳索可有效利用于实战当中,而如果每个士兵都带一条十来米长的绳索的话,就太繁琐了。</p>

综合各方面考虑,每个士兵只用带一根一米多长的短绳就够了。</p>

短绳可用来束重甲,也可用来扎束士兵的随身物品,如果战场需要,临时需要一根长绳绑成绳套拉倒敌军寨墙,这时,每个士兵身上都带有一段绳子,三五个士兵把身上的短绳一接,一根足够长的长绳顷刻可为。</p>

由绊马索,联系到攻城拔寨的战术,再由攻城拔寨的战术,可联系到营寨修筑的注意事项。</p>

既然我方可用绳套拉倒敌军寨墙,同样,敌军也可用绳套拉倒我军寨墙。</p>

为避免我军寨墙被敌军拉倒,钉筑寨墙的木桩,应该钉成一样的高度,不使有哪一根木桩过于突出而被敌军用绳套套住。</p>

由此,再反而推之,如果敌军寨墙规整,绳套无处借力,此时可用其他工具,比如铁抓钩,一样能钩住敌军寨墙一拉而倒。</p>

抓钩会很有用,不仅攻城拔寨可用,过山涉谷之时,抓钩一样能发挥很大作用。</p>

但,结合后勤压力等综合考虑,抓钩没必要给每个士兵都配备。</p>

每百人队,配备两副抓钩,足够使用。</p>

由此,又延伸出另外的问题,配备抓钩的士兵为了方便战场管理,可归于百夫长手下,和百夫长亲兵传令兵同列一什。</p>

如此,技术军士加百夫长亲兵传令兵骑手等,大约是十人。</p>

一个百人队,其中十人是特殊士兵,剩下九十人,刚好九什。</p>

汉朝军制,不是严格的三三制军制,不太科学。</p>

于是,引申到军制上,军制做出了一些改变。</p>

百夫长和什</p>

长之间,增设一个中间官阶。</p>

此后,都伯为百夫长,而伯长为都伯下一阶,一都辖三伯,一伯辖三什。</p>

这是军制相关的问题。</p>

李孟羲磨了好几次墨,蘸笔更是数不清多少次,原来毛笔写字也是会累的。</p>

李孟羲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抖擞精神继续再写。</p>

长夜漫漫,正好打发时间。</p>

写到神乎其神的擒将战术了。</p>

即,面对一个猛的不像话的步将,该如何在低伤亡的情况下生擒此人呢。</p>

答案还是绊马索。</p>

士兵们拉着长绳,把长绳拉直了,来回朝敌将撞去,如果敌将抵挡不住,拉着长绳顺便就远远的把敌将给缠起来,如果敌将抵挡的住,闪躲的开,那就继续拉绳子去撞。</p>

绳阵的威力,再加渔网石灰之类的,关羽说抵挡不住,关羽挡不住,吕布也挡不住。</p>

能抓敌军悍将,若军令下达,说抓活的,士卒们没必要上去拿命拼围堵敌将,直接套马一样把绳圈甩过去,套到敌将头上,然后猛的一拉,然后,敌将被讨取。</p>

然后,擒将术的细节有,石灰啊,渔网往头上丟啊,强弩射腿之类的。</p>

鱼网守城勉强能用,在檑石不足的情况下,渔网丟下去缠到爬梯子的士兵的头上,等于能废掉一个敌方士兵的作战能力。</p>

还有渔网,每个百人队配备一两张渔网,扎营之时,如果扎营地四周有水,就可以撒网捕鱼。</p>

若他日兵败,军粮尽失,只要还有渔网,就还有一线生机,若是遇到河,用网能捕到一些鱼,最低也能稳定军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