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亲自走入历史之中(2 / 2)

辎重队百夫长,是一个不苟言笑,话很少的家伙。</p>

这百夫长过来,也不说话,就看着李孟羲。</p>

“我是来,看借百夫长笔墨用用,看方不方便借我用用。”</p>

百夫长听了李孟羲的话,一句话也不说,径直走了,也不知人家愿不愿意借,李孟羲站在原地,尴不尴尬。</p>

尴尬没持续多久,百夫长拿着一块瓦,一根秃笔,一块乌漆麻黑的墨递给了李孟羲。</p>

李孟羲虽然怀里抱着好几卷丝帛,但他还是很注意礼节的立刻伸手去接笔墨瓦。</p>

接过笔墨瓦,李孟羲探头朝篝火处看了一眼,“我就在这写吧,写完就还你。”</p>

——</p>

李孟羲在篝火旁,在瓦上用乡勇们的递来的水袋倒了一点水,然后用墨块,在</p>

瓦上来回磨了好多遍。</p>

砚台李孟羲没用过,但没见过猪肉,见过猪跑,各种电视剧中那么多磨墨的场景,看也看会了。</p>

墨磨完了,李孟羲摊开一卷丝绸,欲下笔的时候,李孟羲犹豫了。</p>

因为他一时不知道写什么好了。</p>

歪头想了一下,李孟羲拿起毛笔,在瓦上沾了一点墨水,把笔头润开。</p>

然后,提笔在丝绸最右,写下了【医书】两个大字,这两个字,于是就相当于写在书本封面的书面,奠基了整本书的内容。</p>

字写完了,李孟羲看了一眼放在左膝的丝绸匹,突然笑了。</p>

之所以会会心一笑,是因为李孟羲突然间就明白了,为何古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p>

丝绸抽出一点,准备写的时候,开始时,李孟羲是准备按自己的写字习惯,按从左至右写。</p>

左边是摊开的布匹,自然,布匹卷就在右边,刚准备一写,手腕就碰到布卷了,很不舒服。</p>

于是,只好调过来,布卷放左边,这样右手就不会被布卷担着了。</p>

布卷是这样,竹简卷起来也是这样。</p>

在竹简是刻字的时候,如果矮几比较短,竹简就得先卷起,然后放一点刻一点。</p>

如果从左往右写,那么竹简就得往左放,手就被右边的简给担起了。</p>

然后,要是刻完了,这时,右手拿着刻刀呢,翻竹简不便,左手就得去翻,这样每翻一次,两手就得交叉着动一次,极其不便。</p>

</p>

总之,古人写字习惯从右往左写,是基于书写介质而发展出的。</p>

竹简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从右往左写更方便一些。</p>

而要是当出现更便捷的书写介质,就比如二十一世纪学生们的各种翻页方便的作业本之类的文具,自然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更为方便。</p>

以前一直弄不懂的问题,现在,因为要亲自在一卷丝绸上开始记录东西,亲自体验一下,立刻就理解了古人的习惯。</p>

曾经,李孟羲只是远观史书,不想如今,他亲自走入到了历史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