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若他日遇水(1 / 2)

 “我军自行军以来,未曾走过水路,若有朝一日,前路为水阻断,此时不搭浮桥,不造大舟,我军车马如何能过?</p>

若无造舟桥之能,他日临水遇险,急切间不能过河,岂不危矣?”关羽郑重说到。</p>

听关羽这么一说,李孟羲倒是想起来了,对啊,陆路行军倒是可以,万一哪天要过河,恰逢河桥被水冲断了,如果搭桥,派两个水性好的士兵拽着绳子游过去就能搭起简易的浮桥,如果河太宽,搭浮桥反而难度很大了,直接造大船载人过去更省事。</p>

李孟羲想到了相关技术问题,先说搭浮桥,就说派两个水性好的制作士兵拿着绳子游过去,游到了对岸,把绳子拉到对岸,或是找到一个树把绳子绑到树上,或是用桩子钉在地河岸,然后用绳子绑在桩子上。</p>

可只依靠两根绳子的承载力,行人能走,马匹怎么办,车辆又怎么办,李孟羲不太确定区区两根绳子加一些木板,能否承载的动拉满一车木头的车辆。</p>

好在现在军中也没有什么太大件的东西,浮桥撑不住一辆拉满木头的车,那就先把木头卸下来,让空车过去,木头由人分着给抬到对岸也行。</p>

可是,宽度呢,桥面呢,总不能就踩着两根绳子走吧。</p>

按最低的限度,浮桥宽应该宽过军中最宽的马车的两个车轮才对,而军中最大的马车,轮距两尺有余,三尺为一丈,即,马车宽为一丈的三分之二之多。</p>

要有这么宽的桥面,至少得需要一些长度最少两尺的长木板,而这么些足够规格的木板,军中现在有吗?</p>

或许有,木匠们每日有干木头做车轮,扎营之后有伐木队去扎营地四周伐树,把湿的树木的解成木板,用来做板车的车身。</p>

车轮如果用湿木头,随着湿木头水分的脱解,车轮容易变形开裂,所以做车轮必须用干的木头,而车身用湿木头,甚至是用当天傍晚刚砍下的树的木头做车身,一点问题都没有。</p>

因为木匠营有做板车这一工序在,所以现在</p>

木匠营应该有一些长度达到两尺以上的木板。</p>

木板是有了,又如何固定在从河这岸到河那岸的区区两根绳子上呢?</p>

想到这里,涉及到李孟羲知识的盲点了,他不知道该如何把木板和绳子固定到一起,李孟羲于是问关羽木板该怎么弄,是在木板上镶两个铁环,还是怎么着。</p>

关羽回答说,不用上铁环,直接用绳子绑,就能把木板一截一截的绑起来。</p>

</p>

什么叫一截一截的就把木板绑起来,李孟羲听懵了。</p>

然后,为了跟李孟羲解释,如何把木板绑起的,关羽带李孟羲到了木匠营,找来两块有一定宽度的方木,然后又问木匠们要来了一段细麻绳,借着火把的光,关羽给李孟羲演示是如何不用多余的铁环,就能把木板绑起来的。</p>

关羽拿起一块木头,放在膝上,然后,用绳子缠住木头一头,缠了个死扣,然后把绳结拉直,接着,拿起另一块木头,在离第一块木头一指的距离,用同样的方法,绑好了第二块长木头。</p>

“左侧,也如此绑法,可听明白?”关羽把绑好的木头拿给李孟羲,问到。</p>

李孟羲接过木头,认真看了两眼,恍然大悟。</p>

原来浮桥是可以只用绳子和木头就可以搭成的。</p>

用绳结把一块块木板给系紧,并且可以限位,像是台阶那样,每隔一小段,就绑一个木板,以此延伸长度。</p>

绳结足以把木板固定住,哪里需要往木板上装铁环,再说了,就算用铁环,铁环的强度还不一定有直接用绳结绑结实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