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路难行(一)(1 / 2)

 李孟羲纵然知道汉字是甲骨文演化来的,也知道用象形法去教弟弟以及和弟弟这般大的小孩子识字,是最好的方法。</p>

可是,尽管知道如此,李孟羲在教育工作的道路上势必困难重重。</p>

除了一些简单字体的字形是怎么演化来的,李孟羲能猜出来个大概,绝大多数字体李孟羲没有足够的古文字知识去了解其字体演化的过程。</p>

“火”字,中间的确是个小小的人字,这个人字,就像弟弟猜的那样,是人的意思,左右两边的,应该不是代表的人的两个胳膊,两个点向上斜举着,难道是代表投降吗?</p>

不对。</p>

“难道是举着火把,一个人,双手举着火把,所以火字会是这样写吗?”李孟羲突发奇想。</p>

一个人,双手举着火把,这个字形就是“火”字,很合理。</p>

李孟羲自觉找到了答案,他左右看看,没有火把。</p>

晚上再教弟弟写字吧。</p>

马车在土路上吱扭吱扭的行驶着,大军行军走的是官道,是最好走的路。</p>

所谓的官道,就是一条也不怎么宽,比马车稍宽的普通土路而已,因为经常有人走,道路上的泥土被踩的很密实,比其他烂泥地稍微好一点。</p>

连水泥也没有,土路能平坦到哪里去。</p>

马车路过一个大沟,车体狠晃了一下,车头处睡着的车夫老铁被这一个晃荡给晃醒了。</p>

老铁迷迷糊糊的醒来之后,先是忙回头看了一眼,看李孟羲兄弟两个还在车上,老铁放心的继续靠着车栏睡觉去了。</p>

那么晃荡了一下,老铁还以为是李孟羲兄弟两个谁掉下去了呢。</p>

从老铁这儿就可以看出,军中现在最悠闲的职位,就是车夫,或者说是车把式。</p>

车夫赶车的时候,就坐在车头,也不用下地走路,别人走一天累死累活,车夫们能在车上悠哉悠哉的睡好几个来回。</p>

牲口拉车的时候,是不用人看的,牲口会自己跟着前边的车队走。</p>

畜力车虽然功效低级</p>

,但是属于真正的智能车辆。</p>

大地上,窄窄的一条土路弯弯曲曲的延伸到远处,路上是一辆接着一辆的马车。</p>

李孟羲看着寒酸无比的土路,不由心想,如果是平坦的路面,车辆能走的更快,运输效率也就更高。</p>

古代修路会用三合土来铺设路基,三合土是什么配比李孟羲不太清楚,李孟羲想到了另一种好用的玩意儿——土法水泥。</p>

水泥怎么做的李孟羲还真了解一点,前世隐约看到过,最早的水泥,是用粘土和石灰石放在一起煅烧,烧成熟料之后,再磨成粉,最终的成品水泥,就有遇水变硬的特点。</p>

李孟羲甚至还清楚水泥路的建造过程。</p>

那是前世,村村通工程刚开始时候,李孟羲那时还在上小学,放学之后跑去看修路,全程目睹了路是怎么修的。</p>

首先是,要把泥土的地基给修平,凸起地方给铲掉,坑给填平,然后用压路机给压了一遍又一遍,把路压的跟书本那么平。</p>

接着,就是浇筑路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