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卒盲一目(1 / 2)

 行军是不能耽误的,不能因为李孟羲关羽刘备几人要商量问题,长长的行军队伍就得停下来等他三人。</p>

大军该往前走还是继续往前走,不受任何影响。</p>

两下在道旁碰头,李孟羲乘马来的,跟李孟羲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一人,军医田卜。</p>

李孟羲拉田卜一起来商讨大事,田卜很拘束。</p>

见了关羽,李孟羲开门见山,直接就把问题说了,“关将军,方才我去伤兵营巡视,有伤兵残了一腿,他忧心问我,不知腿残了可有抚恤。由此观之,虽战死有抚恤,然伤残抚恤未有明细,士卒心忧之。</p>

故招关将军回军共商。</p>

军医田卜医术精湛,即谈伤病之事,怎能无有医师建言,于是,某唤田卜前来襄助。”</p>

李孟羲特意讲明请田卜前来的用意,刘备关羽二人一听,有道理啊。</p>

“快请!(请!)”关羽刘备异口同声,连动作都一样,站位恰好是在田卜一左一右,都伸手做请状。</p>

田卜诚惶诚恐,忙轻施一礼。</p>

四人盘腿围着坐定,李孟羲抖出竹简,手拿刻刀,准备记录下相关要点。</p>

人齐了,一开始是没人开口的。</p>

除李孟羲外,三人都等着李孟羲说话。</p>

李孟羲擅长统合众人之智,这一点算是他的长处,刘备关羽也多有不及。</p>

三人目光齐来,李孟羲只好开口,“这样,难题有三,其一,伤残之兵如何安排?</p>

其二,战兵减员,有战而残,有病而亡,亦有趋险地,坠山落崖遇不测者,这三者,抚恤是否等同?</p>

其三,病有轻危,伤残亦然,有轻残,有重残,如何界定伤情轻重,又如何以轻重额定抚恤?”</p>

好嘛,李孟羲这一番条例清晰的三条问题提出来,关羽刘备田卜同时抬头侧目看了李孟羲一眼,然后没声了。</p>

第一个问题,关羽想了一会儿,回到,“战阵厮杀,战兵伤残在所难免。</p>

孟羲你问,如何安排伤兵。伤兵可安心养伤,待其痊愈,轻伤无碍者,可复归营,体残不</p>

堪再战者,便不复为战兵。”</p>

关羽所想,跟刘备想到的差不多,因此刘备没有言语,军医田卜不适合这样的场合,一时也无话。</p>

关羽的回答,李孟羲略想片刻,“嗯。”李孟羲嗯了一声不置可否。</p>

“关将军说,轻残者可复归战营。那何为轻残?何为重残?”李孟羲反问。</p>

关羽手捋长须,眉眼低垂,稍做思量,“无碍搏杀,为轻残,有碍搏杀,为重残。”</p>

“何为有碍搏杀之伤,何为无碍搏杀之伤?”李孟羲再问。</p>

“目盲,断臂,为重残;耳为削,面添疤,为轻残。”关羽再答。</p>

“将军言目盲为重残。人有两目,一目残,两目俱残,皆目残,何者为重残?”</p>

于是,李孟羲就跟杠精一样,不停的跟刘备关羽杠来杠去。</p>

从任何一个可能导致伤残的伤势开始讨论,讨论各种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