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招降(1 / 2)

 李孟羲站着不动弹,刘备显然是看出了李孟羲的顾虑,他朝李孟羲眨了眨眼睛,“孟羲,你素好兵事,今有险关在此,何不入内,一观究竟?”</p>

刘备这么说,李孟羲不好拒绝,于是跟了上去。</p>

渠帅王路新降,察言观色的说着好话,恭维刘备说刘备的公子气度不凡,为人中龙凤。</p>

刘备闻言,哈哈大笑。</p>

李孟羲脸黑着解释他跟刘备没得血缘关系,更没得亲戚关系。</p>

王路此时还不知,这小小的少年,就是义军的军师。</p>

刘备入得关去,见关内黄巾士卒,堵在道路两旁,个个神色不安的探头观瞧。</p>

见黄巾军众如此神态,刘备心中大致了然了,这部黄巾,的确是慑于“大军”之威而降。</p>

锤子的大军,是几千刚学会走的民夫而已。</p>

要让民夫攻山,得死三千人,才能攻上山去。</p>

入关之后,刘备细问了黄巾的人数,军备,以及辎重等详细情况,而李孟羲则抬头去看卡在山壁两侧,高耸无比的短城墙。</p>

这是李孟羲第一次见到和城池不同,另一种防御系统——关隘。</p>

关隘卡在山顶山道最窄处,依托山壁,起了一道极高的城墙,少说得有十来米高,城墙虽短,但是很宽,并且是用大石头垒的,看起来坚固无比。</p>

城门上方,有一个残破的敌楼,敌楼的宽度就占了城墙的三分之一宽,可见城墙有多短。</p>

除了高度,这一道城墙,没什么特殊的地方。</p>

跟文安县城的城墙结构一样。</p>

没什么能看的地方,如果有,城墙用石头垒砌的,石头的垒砌方法倒值得一看。</p>

关隘没得看头,李孟羲往后看,看关隘后边的黄巾军营,军营中,一顶顶帐篷排列错落有致,见微可知著也,单从帐篷来看就足以看出,这个黄巾渠帅管理能力还行。</p>

军营一角,李孟羲看见了一些马匹,他眼睛都亮了。</p>

他数着,一,二,三,四,五……</p>

超过三十匹马,卧槽,发财了,义军骑兵瞬间增加一倍。</p>

军营再往后三四十步,是另一头的城墙。</p>

此处的关隘系统,两头是两道城墙,中间隔断的长形区域,就是关隘驻军的居住和屯兵之地。</p>

李孟羲再仔一细观察,他发现关隘整体是两头窄,中间区域大的梭型的,两头的城墙很短,需要防护的面积就少,容易防御,中箭区域大,能容纳的兵力就多。</p>

由一而关全貌,天下雄关,布局大抵如此。</p>

有只有一道城墙,防御单面的关隘,也有前后两道城墙,防御前后两个方向的关隘。</p>

同样,可能还会有好几道城墙,每一道城墙都防御前方的关隘。</p>

就普通船上的水密隔舱,一道墙占不了多少空间,但每多一道墙,就多加了一道保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