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不平,竖不直(1 / 2)

 “哥哥你看,有火。”弟弟开心的指着火把说着。</p>

看着四周的光亮,李孟羲觉得莫名心安。</p>

据说人类对黑暗的恐惧,自原始时代以来,便扎根于人类基因之中。有了光亮,会让人心安许多。</p>

原来,这些火把还有提升士气的作用。没有光亮漆黑一片,有个什么动静,人就慌了,然后炸营。而营地一圈都有光亮,突然有什么动静,人们立刻会下意识往光亮处看,一看,啥玩意儿也没有啊,接着睡觉去了。</p>

李孟羲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这如墙的火光,还有稳定士气的作用。</p>

反过来想,若有朝一日去趁夜破袭敌营,当优先把敌军的灯笼什么的给打掉。</p>

没有光,敌军更容易乱,光越少,敌军士气越低,就更容易被击溃。而我军虽然也看不见,但因为是袭营,有备攻无备,优势将远大于敌军。</p>

这或可成为袭营时的细节战术补充。</p>

又一个战术学到了。</p>

“砖头,睡觉。”李孟羲拍了拍弟弟的小脑袋说着。</p>

砖头磨蹭了好一会儿才老老实实的钻进了被窝里,可能是砖头是因为没有见到过这么整齐的火把,而觉得很新鲜吧。</p>

这一夜,不知有多少畏惧黑夜的人,是看着如墙的火把安然入睡而。</p>

已经是后半夜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的关羽,跟刘备聊了大半夜,然后趁夜又匆匆回前军去了,前军先锋几百人,没一个太可靠的副官。</p>

关羽纵马离开之前,回头也看了一眼大营四向排列齐整的火把墙,他又何尝不更心安一点呢。</p>

——</p>

第二日,天蒙蒙亮,很多辎重营的乡勇们还没有起来的时候,李孟羲仿佛身体里有一个精确无比的时钟一样,到点立刻醒了。</p>

刚醒时的困顿让人忍不住想多谁一会儿,最终还是李孟羲的意志更强大一些,他嗷的一声轻叫,掀开被子坐了起来。</p>

起床第一件事,李孟羲把竹简从包袱里拿了出来,然后想了一下,拿刻刀在竹简</p>

约五分之四的位置,新起的一片竹简,刻下了奇怪的两句话——【夜,围火】【夜袭,灭火】。</p>

意思是夜晚,用木桩把营地围起来,绑上火把,以火为墙。</p>

而夜袭敌营,尽可能的灭掉敌人的火把灯笼等照亮工具,作为袭营战术的细节补充。</p>

灭火不用刻意去做,杀进敌营之后,碰到火堆了,下意识的随意便火堆踢一脚就好,火堆散了,光不那么聚集了,一样达到减弱光亮的效果。</p>

刻字超级麻烦,李孟羲怀念起前世洁白的纸张和好用的各类书写工具。</p>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p>

句读就是分割句子的标点符号。</p>

李孟羲本不知汉代的句读是怎么用的,但随着他开始刻记自己的“兵书”,然后为了防止字混在一起不知哪是哪,李孟羲自然而然的想到用长横短横来断句。</p>

一长横代表句号,用来作为句与句之间的区分符号,短横做逗号,用于区分句子之中词语和短句意思的短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