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青州之鹏第85节青梅煮酒/复更咯~(1 / 2)

凤穿残汉 黑色柳丁 0 字 2022-10-23

 梅子在清澈的水酒中上下翻滚,诱人的酒香在青缡幔间若隐若现。有道是,青梅煮酒论英雄。此时此刻,蔡吉面前煮着青梅酒,手边点着一品沉香,可嘴里谈的却并非“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待见一袭素衫长裙的她,一面手持折扇轻叩虎口,一面紧盯着摆放在案牍之上的战报,兀自唏嘘道,“未曾想吕布嫁了女儿竟还敢反袁术。”

面对蔡吉的这声感叹,端坐对面的贾诩却显得颇不以为然。这位老者像往常一样身着青灰色的长袍,微瘘的背脊干咳道,“袁、吕皆叨贪翻覆之辈,诚然结成姻亲,亦不过是卒合之师,谋无素定,不能相维。故二贼反目不足为奇。”

“话虽如此,可吕布此番奇袭寿春也未免儿戏了一些,直叫天下人瞠目结舌啊。”蔡吉感触颇深地摇了摇头。虽说吕布的反复无常史书早有记载,但此番吕布军奇袭寿春的举动,还是让蔡吉不得不由衷地惊叹这位吕温侯的思维真是异于常人。做事如此任性妄为,无怪乎历史上就连一向求才若渴的曹操都容他不下,一代无双猛将最终只得命陨白门楼。

不过这边蔡吉的话音才刚落,贾诩却捻着他那三缕长须,沉声道,“吕布之举,在中原,许是见利忘义;可在边地,却是天经地义。须知边地人不知五常,以弱肉强食为天理。主公既然有心经略边地,日后少不得与边地豪强打交道,须引此事为戒,莫要重蹈袁公路之覆辙。”

贾诩所说的“边地人”指的是驻扎于汉帝国边疆的众多军阀与异族首领。他们追逐名利。追逐财富,像狼一样遵从强者为尊的自然法则。其实这些边地人并不比中原的诸侯更卑鄙、更凶残,他们只是不善于用“仁义道德”来掩饰自己的而已。同样的你也不可能指望这些边地军阀会像中原的诸侯那般顾及“面子”,按中原的游戏规则出牌。

好在蔡吉的灵魂来自一千八百年后那个讲究“物竞天择”的时代。所以对于贾诩的告诫,蔡吉非但没有心理上的抵触。反而郑重其事地端正坐姿,拱手回应,“先生教诲。吉谨记于心。”

就面前少女恭敬的态度来说贾诩还是十分受用。由于蔡吉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在官场上又是个名儒,这使得贾诩曾经一度担心这位女娃儿刺史无法接受权谋的黑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贾诩发现自己的忧虑全都是多余的。蔡吉年纪虽小。却是个极其务实的人。她既不是宋襄公之辈,也不是董卓之流。这女娃儿很清楚自身条件的优劣,也知道如何引人之长补己之短。甚至说其深谙权谋之道亦不足为过。既然对方是个聪明人,贾诩在出谋划策间也就少了些许顾虑。

却见表情肃穆的老者未卖什么关子,就当着少女主公的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主公,袁、吕之盟即已毁,那徐州之战亦可休矣。”

对于贾诩突如其来的停战论调。蔡吉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之情。事实上,在得到吕布突袭寿春的消息之后,蔡吉的第一反应也是“休战”。吕布嫁女的举动曾一度让蔡吉以为历史已大幅度被修改。但吕布的再次反叛却令历史似乎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轨迹。须知在历史上,此刻吕布本该在陈珪父子和曹操的挑拨下与袁术势同水火互相争斗。直至两者两败俱伤之后。曹操才以汉帝的名义与刘备一起先征讨吕布,再收拾袁术。不过现如今曹操虽新胜袁术,但曹军在之前的汝南之战损失不小。无论是为了保持士气,还是为休养生息,于情于理曹操都会像原有历史进程那般暂缓对吕、袁两家的攻势,这一点从其放任袁术渡淮河的举动中便可瞧出端疑来。既然挑头的曹司空都有心坐山观虎斗,身为小军阀的蔡吉自然不会傻乎乎地将身家押在徐州继续与吕布死磕。然则是明眼人都看得懂的事,却并不能当着天下人的面直白地说出来,做出来。

所以在思虑片刻之后,蔡吉便冲着贾诩叹息道,“文和公言之有理。只是出师须有名,停战亦须有理。曹公或许能以张绣威胁许都为由,明里移师讨伐张绣,暗里挑拨吕、袁护斗。南方的孙策亦可打起为父报仇的旗号转攻黄祖。而吉如今既无国仇,也无家恨。袁、吕二贼未灭,吉身为汉臣又岂能轻易停战”

蔡吉一番关于曹操与孙策的动向的分析令原本神定气闲的贾诩不禁微微挑了挑眉梢。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蔡吉第一次令贾诩感到惊讶了。在贾诩看来自家小主公颇有“知人之明”。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女时常能够根据对手的脾性,一针见血地分析出对手的动向。就谋士而言,蔡吉无疑是优秀的。但蔡吉不是谋士,蔡吉是个主公。身为一个主公,既要有知人之明,能推测出大势的趋向,也要有自知之明,能看清楚自己脚下的路。只是相比对他人入木三分的分析,蔡吉对己方的走向可就不那么果断了。不过若非如此,又何劳他贾文和在此坐镇。

这不面对蔡吉的感叹,贾诩眼皮一抬反问道,“停战之由主公莫是忘了北边的袁大将军”

“文和公的意思是要吉奉袁绍之命增兵幽州”蔡吉沉吟了片刻之后,随即转身取了一封信递给贾诩坦言道,“文和公请看,就算吉此刻有心北上助战,怕是袁大将军也不会将吉当做友军吧。”

贾诩接过书信打开一看,便知信是由郭嘉写的。主要是向蔡吉禀明这段时期东莱、北海两地官僚、豪绅暗通袁绍部的情况。须知,自打蔡吉南下以来,东莱、北海两郡便交由太史慈与郭嘉坐镇。太史慈久经沙场又是青州本地人,正是由其统辖后方蔡吉方能安心南下攻略琅琊。不过再固若金汤的堡垒都免不了会有暗流涌动。而监视这股暗流的正是看似玩世不恭的郭嘉。

且就在贾诩低头看信之时。蔡吉则下意识地将目光投过缡幔投向了另一片天空。那是一汪海天一色的碧波世界。蔚蓝色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层层浪涛在山崖下拍打出撼人心脾的节奏。而蔡吉与贾诩所处的楼阁正位于山崖之上,名唤“琅琊台”。

琅琊台亦称望越楼,据说最初是由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所造。六百年前,卧薪尝胆的主角越国国君勾践。先灭吴国,后又挥师北上先后征服宋、郑、鲁、卫等国,并将国都由会稽迁至琅琊。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勾践迁都后不久便命人造了琅琊台,以便能在此向南眺望他的故乡会稽。然而一座琅琊台并不能抵消越国将士的思乡之苦,加之越国在北方缺乏根基。新吞并的吴国又蠢蠢欲动。勾践最终选择了在琅琊台会盟诸侯。歃血盟誓,共扶周室。周元王命使臣赐勾践胙,封其为侯伯。勾践自此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而越国的争霸之路也就此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