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纺织工人下岗潮(2 / 2)

浦江东 大地风车 0 字 2021-11-10

用工人们的话说,那些集资款,就算是交给工厂了,每年拿回来一点利息。</p>

纺织厂除了生产压力,还有员工的成本。正式员工员工和名退休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也像山一样压在工厂身上。因为当时不像如今有较为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当时这些全部都由工厂自己出。</p>

同时工厂也在测算,哪些产品肯定会亏,哪些还能盈利。</p>

说实话,这时候没有一个人,一个单位愿意关厂,反复算,反复算。最后算下来,所有的产品都要亏本。这样到最后,再难过,也只能选择关厂。</p>

所以,上海纺织业在最初一阵追加投资失败之后,纷纷开始减员、停产,然后就是卖地,最后关厂倒闭。</p>

一个工厂关闭,比工厂运行时的工作量要大了很多倍。工厂运行时,有着积累下来已经成熟的流程安排,一切运行有条不紊。</p>

这些,却还不是最麻烦的工作。</p>

其中最为麻烦,也是最为复杂的工作就是,工厂倒闭之后,全上海下岗的50万名纺织工人怎么办,如何去帮助下岗工人转岗?</p>

特别是在当前全市在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形势下,下岗职工如何实现再就业的难题摆在政府与企业面前,更实实在在地摆在下岗职工面前。</p>

事实上,上海工人大下岗是全国最早的。</p>

如果从时间上算的话,上海工人下岗始于1993年,也就是早在前年就已经大规模开始出现了。</p>

这其中,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除开上海城市发展、还有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也有莫大关联。</p>

这时候,中国入世的谈判已近进入实质性阶段,首当其冲的就是纺织业和家电业的开放。</p>

随着进口纺织品和家电的大量涌入。政府认为目前国内落后的产能无法与进口商品进行竞争,与其长期亏损、徒耗资源,不如主动关闭旧产能,发展新产能。</p>

但是,从哪里开始下手呢?</p>

最后,上面还是选择了上海。</p>

众多的原因中,他们认为有重要的一条,当时上海的纺织业和电子行业在全国占了半壁江山,而且考虑到上海这座城市有比较有能力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于是大下岗就从上海纺织局和仪表局开始了。</p>

而后,上海还有钢铁、造船、机械、电气、日化好多行业,这些行业也涉及到有大量的下岗人员。</p>

据后来上海市总工会的统计:从93年开始到95年,短短的这三年内,仅在工会登记的下岗职工就超过100万人。而到了1998年全国工人大下岗前,上海在工会登记的下岗工人已经超过150万。</p>

而最终上海有多少下岗工人?</p>

并没有权威的数据。</p>

不过,有一个数据可以从侧面说明情况:1990年上海全市国有集体单位的职工总数在405万左右,而到了2001年这个数字只剩下200万左右。就此说明上海市的下岗工人总数应该超过200万人。</p>

就这样,机缘际会之下,一场前所未有、波澜壮阔,而又可以说是壮怀激烈的百万上海工人转岗大幕,就这样顿然拉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