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阿根廷渔船和民用造船厂(1 / 2)

 圣赫塞在“未来杯”这个比赛过后,就很少出现在比赛现场了,时间都是比较宝贵的。</p>

现在他每周末会开车去新港盯着拉普拉塔钢铁厂的建设工作,工程进度还有各方面的安全事故处理。</p>

钢铁厂是一直是重中之重,他外派了不少人盯着这里,防止出现重大意外事故,组建了安保团队,希望没有不长眼的人搞事情,不然就要问问他手里的枪了。</p>

建设比破坏可要难多了,而且最主要的是时间宝贵又紧急,他还专门派来擅长搞公关的三角洲的人,跟拉普拉塔警察厅搞好关系,官方的威慑力总是比较大的。</p>

拉普拉塔治安比布城好上不少,贫民窟也很少,黑帮也少,这跟阿根廷的政治生态有关,也跟当地省政厅对于拉普拉塔的把控有关。</p>

早上六七点钟,圣赫塞来到了钢铁厂外的新港码头,慢条斯理地往自己在这边的住处走去。</p>

他看到了忙碌的工厂建设人员,早上八点多上工,这些人大多数来自贫穷的北方,圣赫塞给的工资不错,而且包吃住,还吸引了不少玻利维亚人来这边工作。</p>

圣赫塞更喜欢用国际劳工,这样既不会损害国内的用工需求,也不容易聚团罢工闹事,阿根廷现工作机会还是很多的,但是因为货币贬值,导致他们实际收入减少。</p>

外来工人更能吃苦,而且适当时候还可以把他们移民成为阿根廷人,增加本国人口。</p>

现在钢铁厂已经把地基打好弄结实,高炉也修好了一个三米高度的基础规模,转炉也在紧张建设中,远处还有不少配套工程在努力搞建设。</p>

新港码头有些烟雾缭绕,远处传来渔船收获的汽笛声,迅速吸引了码头上的注意力,圣赫塞也很有兴趣的过去看看。</p>

简陋的港口设施一片朦胧,自发形成了野市,这里并不是很热闹,仅有一些普通的比较不太一样,他们正在入港。</p>

这里除了钢铁厂的配套食堂,也有不少其他的商机,毕竟圣赫塞给的工资足够高,而且整个工地的人数增加很多,有四五千的年轻壮小伙,拖家带口的还好,其他的他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这里晚上比较热闹,白天大多数都是做正经生意的比较多,比如卖吃的。</p>

圣赫塞看到了一艘艘破烂的渔船,几名年轻健壮的正在甲板这边卸货,新港这里因为有钢铁厂建设,所以还设置了一个小型码头市场,附近的村民往往会为了赚比索在这边设立一些售卖的摊位。</p>

只见两个强壮的年轻人站在海水中用力把塑料鱼篓抬起来,船上一个壮汉给他俩传递着,</p>

他们打算停靠小渔船码头,几个渔民在岸边忙碌着他们的工作,周围空气中散发着一阵阵的鱼腥味儿,时而还夹杂着一股死鱼的臭味,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见渔民工作的辛苦和恶劣。</p>

至于为什么恶劣,跟船只大小有关,他们的船看起来估计只有两百吨左右的规模,很少有什么现代设施在上边。</p>

这艘渔船靠岸,只见四五个壮汉开始从一艘渔船上往下卸货,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近距离看到渔民从渔船上卸下他们的收获。</p>

圣赫塞觉得有些新奇,特地数了一下,船上只有八九个人,船也只有十五六米的长度,外层有包有铁皮,显然有些年头了,</p>

渔获卸下来,看起来也不怎么样,经济价值低,</p>

“这位朋友,这次出海收获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料?”</p>

圣赫塞到码头那边看他们的年轻渔民正在卸货,发了几根烟,开口问道。</p>

“唉,这次出海还不够柴油费和人工的,只有一些便宜货色,基本还算新鲜,你看看这鱼。”</p>

这位船长拿起一条银白色的海鱼,大概三指宽,是常见的海鱼品种。</p>

老船长接过了烟,把鱼递给圣赫塞,圣赫塞拿起看了下,还算新鲜,这种鱼在海岸边10海里内比较常见,但价值一般。</p>

“你们都是在布省临海捕鱼的吗?”</p>

圣赫塞把鱼放回了桶里,用水洗了一下手,把鱼腥味洗掉,点了根烟,才问道。</p>

“是的,也没有办法,我们的船就是临海机动船,再远一些那是不要命了,大风大浪承受不住。”</p>

阿根廷渔获地主要分为北方的布省沿海区,和南边的巴塔哥尼亚区,其中北方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尽管海域面积比较小,捕捞数量却不低,属于渔获比较大的地区,而且比较安全。</p>

</p>

巴塔哥尼亚鱼场就是要快到南极那边去了,如果渔船不大,设备不先进,容易船毁人亡,大家捕鱼都是为了赚钱,除非实在没办法,否则很少去冒这个风险。</p>

联合国粮农组织区域划分,阿根廷领海在南大西洋第41区,捕鱼地理条件非常好。</p>

可以捕鱼作业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捕捞范围从海岸延伸至300到1000公里不等,拥有4000公里长的海岸线。</p>

当然阿根廷的港湾差点意思,跟巴西还有非洲差不多,海岸线太平了,不曲折,</p>

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天然深水良港,反倒是隔壁的智利海港多不少,就是他们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一些,属于厄尔尼诺气候高发期,经常有恶劣天气。</p>

“朋友,要不要买点海鲜,给你算便宜点。”</p>

船长大哥也不客气,见圣赫塞似乎有些意动,赶忙推销一下,零售价总是比批发贵一点,毕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p>

“那我挑挑,正好可以给食堂那边尝尝鲜。”</p>

圣赫塞不置可否,边挑边闲聊起来,阿根廷现在的渔船数量很少,这里的港湾陆陆续续还有不少木制的渔船进港,</p>

他们的捕捞方式也比较简单,主要是渔网,特别是没有冰冻储存方式,来回一趟的收获比较差,有些返航慢了,干脆就整船报废,现在这个新港区需求量大,而且最主要是有优惠。</p>

圣赫塞挑挑捡捡,买了上千斤的鱼和虾,打算今天中午给钢铁厂的建设人员打打牙祭,还多给了一些比索,就当是信息情报费了。</p>

他还记得他的科恩兄弟公司,也就是圣赫塞旗下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的负责人路西恩,他家里曾经就是捕鱼的。</p>

圣赫塞还当了他儿子的教父呢。</p>

阿根廷现在只有普通的渔船,分为三种,一个是平均寿命35年的机动渔船、平均寿命28年的小渔船和平均寿命14年的近海渔船。</p>

阿根廷渔民捕捞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内鲜鱼市场和贮藏工业,极少量出口。</p>

大部分海洋鱼类资源在这布省一区域比较密集,而且受限于渔船,大多数只是近海捕捞,相对安全但收获不行。</p>

阿根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缺少渔船和船员们,圣赫塞一直认为,阿根廷的渔民可比阿根廷海军勇敢多了。</p>

如果自己未来真的能掌握军方实力,必须替换掉海军这些软骨头。</p>

“大哥,这附近省市有没有什么造船厂。”</p>

两人熟络以后称兄道弟起来,</p>

“科恩兄弟,这附近有几个,但他们的造船也就是普通的木制渔船,已经被淘汰了,他们修船的手艺还算不错。”</p>

这位船长大哥心情大好,圣赫塞出手大方,买的也多,所以也说了很多重要的事情。</p>

圣赫塞觉得在阿根廷发展造船业大有可为,自己已经有了一批机械专家,再找一些船舶工程师就可以了。</p>

造船业是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对促进就业、发展出口贸易和保障海防安全。</p>

这是国之重器,阿根廷船舶制造业,目前还没有发展起来,阿根廷要跟世界其他经济体多联系,强大的海运必不可少。</p>

而且拉普拉塔钢铁厂,普拉里船队都是现成的,然后只要修建几个,渔船,小型货每年轮都可以修建起来,海洋运输各种原材料,还有去南极捕鱼。</p>

圣赫塞带着三角洲安保的人员,又开始忙碌起来,打算去买个小小的造船厂,也可以坐维修货轮用,普拉里国际的货轮,每年的维修和保养。</p>

他打算跟这个所谓叫海神造船的造船作坊老板联系了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