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开门见山(1 / 2)

 鸿张线是连接从钧都市鸿畅镇到商都区张桥镇的公路工程,这个工程,被平原省政府列为了重点的扶贫道路工程。一开始的时候,陈万青那些人还是蛮热心的,扶贫工程嘛!没准能捎带着一起把他们几个的“贫”也给扶了!

中州市公路管理局核算了一下,从鸿畅镇到张桥镇这条公路全长三十六公里,整个工程全部下来需要投入资金二千三百万元。把这个预算报到了省财政厅,结果批下来的资金只有六百万。

靠!才六百万!这么一点钱能干什么?做醋不酸买盐不咸的,还想修一条三十多公里长的公路?趁早歇歇吧!

陈万青不甘心,又跑到省财政厅要说法,财政厅的工作人员眼珠子一瞪,说道:“操!六百万还嫌少啊?你们别忘了,鸿张线可是乡镇级公路。”

陈万青也瞪起了眼睛:“乡镇级公路怎么啦?”

省财政厅的工作人员说:“在我们这儿,资金审批是有严格标准的,省级公路有省级公路的标准,地市级公路有地市级公路的标准,县级公路有县级公路的标准,乡镇级公路的最高标准就是六百万,你们爱要不要。”

陈万青说:“要,我们干嘛不要。”

要是要,但这条路我们不修。这点小钱,我们先拿在手里再说。如果有别的项目,把这笔小钱拿出来贴补一下还能宽绰点。

陈万青的这个想法,很快在中州市公路管理局领导层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一下曹水江可急眼了,鸿张线之所以被列为省政府的扶贫工程,是因为它经过的鸿畅镇境内,有一些村子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局面,一直到现在,那里的孩子们上学用的书包铅笔文具盒还是外面的好心人赞助的,那疙瘩穷啊!

那疙瘩虽然穷,却有着十分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如果能把鸿张线修通,这些石头疙瘩立马就变成了金疙瘩银疙瘩,这条路,将是这疙瘩的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命脉。

曹水江去找中州市公路管理局局长助理杨天放,杨天放大眼珠子瞪的跟灯罩似的,一脸鄙夷地说:“靠!六百万你就想修一条三十多公里的水泥路啊!歇歇吧你,修土路还差不多。要想修一条正儿八经的水泥路,哼!走路放屁,那可不是说话的。”

曹水江无奈,只好想别的办法。

在商都区张桥镇境内,新建了一条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这条生产线的时候,就是看重了张桥镇附近有极其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石灰石在水泥生产原材料的占比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只要有了稳定的石灰石资源,水泥生产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了后顾之忧。

现在呢,鸿张线无法修通,水泥厂的老板只能从一百多公里之外橘阳市境内往水泥厂调拨石灰石,调拨的石灰石每吨价格高达八十七块钱不说,质量还很不稳定。一想起这件事,水泥厂老板就头疼的厉害。

曹水江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就去找水泥厂老板。曹水江承诺,只要水泥厂能够以优惠的价格供应鸿张线所有的水泥,等鸿张线修通后,鸿畅镇将以最优惠的价格常年供应水泥厂所用的石灰石。最后两家谈妥,水泥厂以每吨低于市场价一百元的价格给鸿张线提供水泥,鸿畅镇则以每吨三十二元的价格常年供应水泥厂用的石灰石。

曹水江又去找杨天放,杨天放还是一脸鄙夷的样子:“老曹,你知道六百万和两千三百万中间是个多大的窟窿吗?单凭水泥价格上抠出来的那点钱,还不够塞牙缝呢!好了,别瞎想了,想多了睡不着。”

曹水江说:“能挤一点是一点嘛!除了水泥,施工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想法,实在不行的话,就组织公路沿线的农民进行施工作业,这样的话从施工费用中还能省下来不少。”

杨天放撇撇嘴,说:“你那个不少是多少?能堵上那个大窟窿吗?再说了,让沿线的农民去施工,你觉得靠谱吗?那些农民知道水泥公路怎么修吗?靠!你也真敢想!”

曹水江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修个公路又不是制造,应该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含量吧?再说了,工程技术方面可以让公路管理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嘛!”

见曹水江一直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杨天放火了:“我说老曹,你可以来当公路管理局的局长了,我们这些人干脆下岗算了。等你当了局长,你爱怎么弄怎么弄。”

曹水江又去找陈万青,陈万青的态度相对要客气一些:“曹书记,不是我们不愿意批这个项目,我们是不敢批呀!我找专业技术人员反复核算过了,六百万实在是修不了这条路,要是勉强修,一旦工程质量上出了问题,你说这个责任算谁的?这样吧,你先回去,公路管理局这边再好好研究研究,看能不能找出更妥善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