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赶快逃离(1 / 2)

 刚才从“生离岛”咖啡馆回来的路上,刘岩接到了姜易民打来的一个电话。电话里,姜易民像是被冷落了怨妇一样对刘岩说:“刘岩嗄,你和周书记什么时候到彭华县来嗄,我好不容易才弄了两瓶茅台酒都快放过期了。”

刘岩从心里感到好笑,看起来姜家人说话都是这种风格。他在心里默默地念叨,过期了好,正好和你侄女的凉菜馊汤相搭配。

姜易民通过电话向周和平和刘岩发出邀请,不是一次两次了。其他县市区的领导,也通过刘岩发出过不少这样的邀请。像这种事情,刘岩是必须要向周和平汇报的,县里的一把手邀请市里的一把手,绝对不会像姜易民说的那样只是为了两瓶酒,他们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刘岩发现,每当自己提及这种话题的时候,周和平就像牙痛似的使劲地吸溜着嘴。

刘岩心里清楚,周和平吸溜嘴,绝对不是刚好这时候牙痛,他之所以不肯表态,有可能是不情愿,也有可能是不方便,究竟是不情愿还是不方便,刘岩心里没谱,也不好去妄自猜度。

次数多了,刘岩便不好意思再向周和平汇报。可下面那些领导们却隔三差五的继续发出这样的邀请,刘岩没办法,只好向市委办公室主任李思琪汇报。

李思琪也像周和平那样吸溜嘴,只是程度稍微轻一些,然后半开玩笑地在刘岩跟前抱怨:

“下面这帮猴崽子们,真的比猴都精,只要碰到好事,出溜一下就跑到省里去了,只有碰到难题了才想起还有个中州市。只要一来中州市,就嚷嚷着向市委要这要那,一个比一个脸皮厚。下去转一转容易,咱总得给这些猴崽子们整点拿的出手的礼物吧!”

拿的出手的礼物,无非还是老三样,政策项目和经费,政策好说一点,得看上面的精神,项目和经费呢,往哪儿给他们弄去?中州市市委市政府这一块的经费还捉襟见肘呢。

关于项目的问题,周和平在这方面也没少操心劳神,但至今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周和平不愿意提下去的事,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

想到这里,刘岩对姜易民说:“姜书记,你的嘱咐我记在心里了,回头看周书记的安排吧。”

见刘岩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姜易民又开始跟刘岩套近乎:“刘岩,咱们不但是老乡,还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有什么好事你给哥哥打听着,可别忘了彭华县哦!”

刘岩只好回答:“一定一定,一直想着哥哥呢。”

尽管是应酬话,但刘岩并非完全是应付,关于招商引资的事,刘岩也一直在琢磨,这会儿和耿真面对面,刘岩突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耿真跟了贺波涛好长时间了,方方面面的人认识的也不老少,从政界到商界,都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如果耿真能够安下心来,专门跑招商引资的事情,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样一来,耿真不但可以免除鸠占鹊巢的尴尬,对中州市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说不定,耿真还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呢。

刘岩把自己的想法跟耿真一说,耿真的精神马上高涨了起来,完全没有了刚才的低落情绪。

耿真激动地说:“刘岩兄弟,真是太谢谢你了!你给哥哥指了条明路。”

刘岩说:“你也别谢我,这招商引资的事,可是全中州市的大事,如果你在这方面能够干出来一些名堂,全中州市的人们还得谢谢你呢。”

刘岩又告诉耿真:“这招商引资的事也不能遍地开花,你得有的放矢,各县市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吸引客商的亮点和角度也不一样,必须有目的的跟客商推介。”

最后两个人商定,先从彭华县开始做起。

彭华县是全国闻名的花卉种植基地,同时又是国家级卫生模范城市,这是彭华县的最大优势。

彭华县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那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企业,相应的,商业领域也很不发达。

国家级卫生模范城市的名头虽然看上去熠熠生辉,但在客商们的心里却不值几个钱,他们需要的,是那种车水马龙的商业氛围,是那种朝气蓬勃的集约优势,没有一定的商户群入驻彭华,就没有办法吸引新客户的眼球。商户们需要的,是一定规模的商户群,这样才能把各种各样的客户吸引到彭华县来。

刘岩提醒耿真,现在对彭华县的招商引资,不要考虑商户的规模,不要计较投资的额度,更不要考虑商户目前的社会效益。只要有入驻彭华县的诚意,先把他们热热闹闹地请到彭华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