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受宠若惊(1 / 2)

 看到周和平健步如飞地走出了省委的大门,刘岩赶忙打开后面的车门,招呼着让周和平坐进了车里。

刘岩关好车门,从车的尾部绕过去,刚拉开车门,准备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去,突然听到周和平喊了一声:“刘岩,你也坐后面来吧。”

刘岩只好重新开关车门,坐到了后面的位置。

第一次与周和平并排坐在一起,刘岩的心里有点忐忑,但更多的却是兴奋,能和首长坐在一起,对他来说完全是一种荣誉,或者说是一种待遇。而这种待遇背后,却反映出周和平此时此刻的心境。刘岩知道,这次的省会之行是顺利的,而且是非常的顺利。

周和平当然高兴了,这次省委之行,他本来是心怀忐忑的。他心里也明白,市委常委会前前后后自己做的这些事过于激进了,不像是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有的做派,但他实在是没有办法。

省委组织部要求中州市委限期报告提名推荐人,几乎把周和平推到了绝境。他非常清楚,如果按现有的竞争格局交由市委常委会来推荐钧都市市长的人选,结果肯定是李松林和霍发全这两个人当中的一个,非此即彼。

可这两个人周和平实在是看不上眼,如果让他们两个当中的任何一个担任钧都市市长,所产生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甚至很有可能是拉倒车的作用,这样的人能让他们担任如此重要的领导职务吗?当然不能。

周和平还是从刘岩转交给他的那些信件中受到了启发,从那些信件中,周和平仿佛看到了李松林和霍发全背后的影子,而且这个影子很有可能就是市委常委当中的一员。同时从这些信件当中,周和平还看到了双方相互攻击的炮火。出于无奈,周和平只好利用这两拨人之间的相互攻击,来达到迟滞表决的目的。

周和平没有算到,费金林会跳出来横插一杠子,不仅让自己的精心计划付之东流,说不定还会出现更加糟糕的结局。

关键时刻,那个报告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突然之间出现在了陈志坚的案头,从而使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大逆转,直到回到车上,周和平仍然觉得像做梦一般。

那么究竟是谁把那份报告交到中组部的呢?周和平心里始终存在这样的疑问。除了他自己之外,接触过这份报告的一共有三个人,费金林完全可以排除,他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闫海宽倒是会有这方面的动机,但他没有这方面的关系。唯一的可能,就是刘岩了。

周和平甚至觉得,就连这份报告也是刘岩的主意。闫海宽在执行力上没的说,但在运筹方面,好像还缺点斤两。想到这里,周和平更加笃定,一定是刘岩的主意。

周和平仔细回想了一下,觉得整件事自始至终都浮现着刘岩的影子。在钧都市市长的人选这个问题上,老实说周和平自己是伤透了脑筋。从心理上,他是倾向闫海宽的,可闫海宽无论从资历、履历都无法与李松林和霍发全相抗衡,尤其是这些年在行政管理方面有所荒疏的短板,更是让周和平感到头痛。虽然他采取了以拖待变的策略,但也只不过是消极的应对,至于怎么变,他心里连一点谱都没有。

刘岩这小伙子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却能在不动声色中与你心有灵犀,这种心有灵犀,绝对不是那种投机取巧的察言观色,而是从内而外完全走进了你的生活,契合着你的心灵,你的疼,你的痒,他全部都能感知的到。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不动声色当中巧妙地化解你面临的危机,替你消疼,给你止痒,而你自己却浑然不知。这件事情,周和平可以说是参与者之一吧,可直到现在才恍然大悟,才明白眼前这个小伙子到底干了些什么。

这种不动声色,毫不浮夸的性格,周和平很喜欢,非常喜欢。

周和平抬起头,用充满赏识的目光瞧了一眼坐在自己身边的刘岩,然后又拉开公事包,把从省委书记陈志坚那里拿来的组织部的内参期刊交给了刘岩。

“看看你们的杰作吧。”周和平欣喜地说。

看到期刊的抬头,刘岩先是一惊,再是一喜,惊的是这份稿件怎么就出现在中组部的内参期刊上了,再联想到坐在自己身边的周和平,刘岩随即就释然了,他心想,这一定是周书记的安排,刘岩满怀着喜悦,将期刊拿在手里,快速地翻看着。

周和平一直在注意刘岩的动作,从他翻看书页的速度,周和平更加笃定,刘岩参与了这份报告的创作工作,很显然,他对这份报告的内容是烂熟于心的。

刘岩粗略地翻看了一下,又把报告交还到周和平手里。周和平接过报告,问:“你是什么时候把这份报告送到中组部的?”

刘岩愣了一下,抬头看周和平,眼神里的意思分明是在询问——不是你送到中组部的吗?

他看到了周和平否定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