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互不相让(1 / 2)

 程耀威率先开始了自己的总结性发言:“这两个案子的基本事实已经非常清楚了。颜伯清的案子就不用再赘述了,现在我重点来谈谈温博章这个案子。案子唯一的证据,就是那个所谓的现场录音,这个录音专家已经鉴定过了,完全是被伪造出来的。从这一点就充分说明,这是一场蓄意的诬陷。鉴于此,我建议并提请本次会议讨论,撤销对颜伯清和温博章两位同志的调查,并将最后的结论报请市委。”

梁建安说:“刚才耀威书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这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没错,正如刚才耀威书记说的那样,案子的确存在着一些疑点。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局部的疑点,来推翻所有的客观事实。我认为,即便是再清楚不过的案子,也会有一定的疑点存在。一个案子有一两个疑点是很正常的,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看待一个案子,分析一个案子,一定要看到它的根本。那么温博章这个案子的根本是什么呢?这个案子的根本,就是那一百万块钱。有了这个根本,温博章接受他人贿赂的嫌疑就不能完全排除。在受贿嫌疑不能完全排除的情况下,就不能继续对他的任用。我请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如果把一个有犯罪嫌疑的人推到更高的领导岗位上去,那么整个社会的观感会是怎样的呢?社会舆论又会如何呢?这个问题想想就让人害怕。基于大局的考量,我建议以纪委的名义,向市委提出申请,终止对颜伯清和温博章两位同志的提拔。”

对于二位领导截然相反的意见,没有一个人敢表达自己的态度,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的非常严肃,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过了好长时间,程耀威才又开口说话了:“建安书记,你刚才说要终止对颜伯清和温博章两位同志的提拔,理由是什么呢?难道仅仅就凭着那个所谓的根本吗?如果这样做,那我想问一下,如果将来经过查实这两位同志确实是被诬陷的,到时候应该怎么办?”

梁建安说:“这很简单嘛!组织部门可以重新考虑对他们的任用嘛!”

程耀威说:“建安书记,真的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吗?一个人的政治生命里,能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不知道还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再次等到这样的机会,也不知道这一生当中还能不能再次遇到这样的机会。如果我们简单粗暴地就扼杀了这种机会,就等同于扼杀了这些同志的政治生命。假设这两个案子就是有人在蓄意诬陷的话,那么这样的结果正好如了他们的愿。所以我觉得,对待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抱着对人家的政治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当然,我们也绝不能姑息犯罪,纵容犯罪。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假设这两个人确实犯了罪,有犯罪的客观事实在那儿摆着,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调查清楚的,即便这两个人升上去了,还得马上摔下来。”

虽然没有人表态,但大部分人都觉得,程耀威的说法既客观又有人情味。

梁建安仍然不同意程耀威的说法,他说:“毋庸讳言,刚才耀威书记的说法非常富有人情味,我确实被感动到了。但是,耀威书记的说法完全站在了个人进步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出发,终止对颜伯清和温博章两位同志的提拔的确是不公平的。但大家不要忘了,我们考虑问题,一定要站在大局的高度,要充分考虑到这件事的后果和社会效应,而不是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和得失。与大局的稳定相比,我认为什么个人利益都可以做出牺牲。”

两个人就这样杠上了,来来往往了很多个回合,仍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程耀威不得不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建安书记,我们也别再争了。你看这样好不好,关于颜伯清和温博章两位同志的问题,我们暂时不做任何的结论。我们可以把我们所有的意见表达,会同刘岩同志对案件的初步调查结果一起呈报给市委,由市委常委会做出最终的裁决。”

梁建安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一步。但对程耀威刚才提出的方案,他又找不出任何反对的理由。梁建安一时之间有些慌神,很机械地冲程耀威这边点了点头。

散会之后,梁建安才彻底回过神来。他顿时觉得今天的会议完全偏离了自己预定的轨道,甚至是根本与自己的预想背道而驰。这个突然的变故,必须马上让马子杰知道。

梁建安给马子杰打了电话,把今天在会议上发生的情况告诉了马子杰。也不知道是自己表达的不清楚还是马子杰听的不耐烦,他的叙述数次被马子杰给打断,双方在一问一答当中还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最后马子杰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你马上到我这里来一趟,把情况给我说说清楚。”

梁建安的心里有点发怵,就给梁成打了电话,让梁成陪着他一起去。

看到梁建安和梁成一起过来,马子杰的眉头立马拧成了一个疙瘩,他用嫌弃的目光看了看梁成,又用质疑的目光看了看梁建安,那意思分明是说,你怎么把这货也带来了?

梁成呢,完全不顾及马子杰的脸色,一个劲地往马子杰的身边挤。

梁建安把今天发生的情况重新向马子杰做了汇报。

听完梁建安的汇报,马子杰好长时间没有说话,但从表情可以看的出来,马子杰的心里充满了愤怒。

过了好久,梁建安才战战兢兢地问:“马市长,我想请示一下,下一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像今天最后形成的决议那样把会议内容提交给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