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传说中的高手(1 / 2)

重生之莫晓 惊戈 0 字 2021-09-03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十二月的月考就要来临,陷入复习压力里痛苦挣扎着的同学们同时更加期盼的元旦也即将来临了。

沈云茹的开店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她拒绝了莫初和莫晓要帮忙的提议,让两个孩子专心在学习上,一个人开始东奔西跑,郑明俊表哥也会在没有活干的时候开车带着沈云茹一起处理这些事情。

个体经商要办的东西并不是很麻烦,走正常的程序所有证件办下来最多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店铺也是找好的,就在离着莫晓家不远的地方,是古城区的主街道,在鼓楼脚下,虽然不是很繁华,但附近居民很多,更何况,时间临近新年,开始做新衣服的人不少,就算不做新的,也会把以前不是很旧但或许不是很合身的衣服拿来改一下,沈云茹做过计算,如果店面开起来,收入肯定要比她去工作强得多!

于是,她更加有干劲的投入了进去。租用店面和进货的钱都是从大表哥那里借来的,不是很多。说起来,也是巧合了。

寒莫晓家家属院对门就有一家家庭式的制衣店,是外地的一家人租住的院落开的小店。店主老家那边突然有消息说是店主的母亲病了,而且怕是个需要长期床前伺候的病,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到这里来,店主一家只能说举家搬回老家去了,于是,那制衣店里剩下的布料就急于脱手,正好被沈云茹捡了个正着,以比较低的价格买了下来。虽然都不是些什么特别好的布料,但也是胜在品种很全,只要再进一些高档的,店就可以先开起来了,然后再慢慢的找货源稳定进货就可以了。

于是,在莫初和莫晓复习准备迎接考试的十二月底,沈云茹的初晓制衣店开张了。

开张的日子是沈云茹专门找在古玩市场后排街巷里的一个瞎子算命先生花了五块钱算的黄道吉日,买了挂鞭炮,两个花篮,一切就准备就绪只等着那一天开张营业了。

沈家在水城没有什么亲戚,父母亲死得早,姐妹两个相依为命,沈云茹姐妹的父母在世时与亲戚之间也是鲜少有走动,到了两姐妹这里,就更加疏远了。

开张的那天,是十二月二十四,平安夜,只是对于外国节日的不热衷让街上一点过节的气氛也没有,只有一些大商场摆了圣诞树和气球彩带什么的点缀装饰了一下,更多的也是借由这个外国节日进行促销宣传。

沈云茹不同意莫初和莫晓请假,只是让两兄妹在中午的时候到溢香饺子馆去吃饭,沈云茹定了一个包间,决定请客感谢那天要来帮忙的大姨和大表哥一家。

十二月二十四这一天,天气很好,阳光很暖,没有风,湛蓝的天空看不到一丝云彩,显得天空高远空旷,有种静止纯净的美。

初晓制衣店不大,十几平方米,坐南朝北,有面是一家照相馆,左边是一家五金店,在过去就是鼓楼下的环形路了。街对面有家不是很大的超市,一家内衣专卖,然后是各种各样的小卖部,餐馆,理发店,是这一代古城区主要的商业街了。

而且,鼓楼下的环形道,在晚上的时候是个夜市,各种摊位卖什么的都有,即使是冬天,晚上的时候也很是热闹。

开业来帮忙的是大姨一家,大姨夫郑国成开着教练车塞下了大姨,大表哥和表嫂,蒙蒙一起来帮忙。而表姐郑明美因为上学也没有来。

其实说帮忙,并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店面那么小,开业仪式什么的也只是个过场,贴一下开业大吉的大字,挂招牌,放鞭炮然后请左右四邻吃点子喜糖瓜子,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也就完了。

所以,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已。

李月华知道了沈云茹开店是在自家借的钱本来还抱怨了几句,但沈云茹一开始就怕这个侄媳妇会有意见,坚持写了借条。

就怕这亲戚借钱了,不好意思让写借条,有点什么事,脸皮厚的一赖,这就别想要回来!李月华本来就是担心沈云茹到时候赔了钱,自己这笔帐就算是打了水漂了,郑明俊肯定是不会去要的,看了沈云茹打的借条,她才稍微放了点心,觉得这小姨还算识相。但她也还是担心生意会不好,那不是一样要不来钱吗?

如今一看这小店,还真像那么回事,周围环境也好,想来应该过不了几年就能还上吧?脸上也就有了笑脸,她本来就是善于交际应酬的人,脸上摆上亲切的笑容,好话再那么一说,很快,四周店家邻里就混了个面熟,帮忙招待好奇过来看热闹的人,发发喜堂和瓜子,应付自如。

直到中午,沈云茹关了店,挂上店主有事,下午开门的牌子,招待大姨一家去了鼓楼北街上的一家溢香饺子馆吃午饭作为答谢。

溢香饺子馆是附近很有名的饺子馆,各种素肉馅的饺子都有,也做炒菜,每到中午都很忙,有许多人还是开车专门过来吃的。如果不是沈云茹一早定了包厢,恐怕还轮不上位子呢。

服务员上了茶水,递过两张菜单,一家人也不客气,各自点了爱吃的,又点了两近三鲜水饺,便等着莫初和莫晓来了以后上菜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