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抉择(上)(1 / 2)

 接与不接,这是个问题。

不接这个诏命,且不说邺侯、大宗伯、代天子征讨四方这些个天大的诱惑就此没了,同时也可以解读为刘备认同于袁绍另立新君的主张,公然无视长安的这个大汉天子刘协了!反董卓还好说,若因为反董卓便连皇帝一并反了,这么大的一个帽子刘备可承受不起。小皇帝刘协眼下虽然年幼,受制于董卓形同傀儡,毕竟是先帝仅存的儿子,也没有失德,而且少帝刘辩又早已不知所踪了,刘协的帝位根本就没有人能动摇得了的。

既然不好不接,那便接了这个诏命罢。可天下人都知道,这只是董卓的乱命,是董卓在接连族诛了司空张喜等三家大臣后,用血淋淋的利剑逼着小皇帝签下的一纸诏令!

况且一旦接下了这个“乱命”,那也便等同于刘备正式与袁绍为敌,与关东群雄决裂,也等若于承认董卓不再是国贼,而是拥有废立之权能代君行事的周公、霍光了。

且不说这么做合不合规矩,董卓却一直以来就是刘备敌对征讨的国贼,骄横跋扈乱纲败纪,他的任命根本代表不得朝廷的认同,也会给天下人留下一个责难的口实。便是当初袁绍谋立新君,虽是叛上该死,毕竟是为抗衡董卓而取了不得已之下策,而刘虞更是宗室重臣,忠诚无二,对刘备早年更曾有大恩,现在刘虞被刘封的岳父公孙瓒所击杀,死非其罪,天下冤之,刘备又如何能忍心再往他的尸体上沷脏水的?

“封儿,你一向多谋能断,怎么也觉得这件事,很是为难了?”看着儿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坐立不安的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的,一时拿不定主意,刘备竟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半点也诏命的事放在心上的样子。

“大哥,管他什么天子朝廷,都不是董贼的幌子,凭什么他一句话咱们就得替他卖他命的?不干!”这几日说来议去,就是没完没了,张飞早就不耐烦了,直接的嚷了起来。这几日来,虽然大家都知道了这么一回事,可怎么去应对,却还没有个章法,刘备也一直不表态,由不得老张要焦躁了。

接了这个诏命,可就意味着把命卖给董卓了!

刘备对三弟张飞的不满只是笑了笑,却不理他。

“父亲,既然你已有了主意了,那便快些告诉我们,何必让大家都干着急了?反正接与不接,有利亦有弊,哪个也逃不了!”见着父亲不紧不慢的样子,刘封擦了擦额上热汗,有些腆然的道,心思却也松了下来。他在接到传召时并不知道是什么事,只到了安邑城见了父亲之后才被告知,饶是他自认沉隐自持,也一下子给击慒了,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毫无疑问的,董卓这次使出了是一个大手笔,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好吃不好拿!

老实说,董卓的这个诱饵很是让刘封心动,同时也隐隐的感觉到,董卓是完完全全的放下了争夺天下的雄心了,从此要一门心思守住大门做一个假皇帝了!

大宗伯,代天子征讨四方,那可就是后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呀,多大的权限,就是董卓本人也避让的。也又岂是说给就能给得,说弃便能弃的!

更可况,父亲刘备眼下爵位不高,关羽等人只能备员偏将而已,再大的官他拿不出来,尤为迫切的需要这一个大名尊位来邀买天下英雄。

身为主公的,连个印子都给不起,谁跟你一起打天下?

当然,若是接了下来,袁绍曹操等人也绝不会认同这个“大宗伯”的,可是宗室的另三个州牧,益州刘焉,荆州刘表,还有即将赶赴扬州上任的扬州牧刘繇,他们的态度却是另一回事。自黄巾之乱以来,强枝弱干,诸侯蜂起,袁绍更是挟着袁氏四世三公之威,以盟主的身身宰割天下,甚至想另立新君,公然不将刘家子孙放在眼里!

大汉刘家的子孙,眼下确实是需要一个能征讨四方的大宗伯出来撑撑门面。从感情上来说,自幽州刘虞死后,刘焉等刘家子孙,还是可以认同刘备出来挽救刘家子孙的声势的。虽然按资历家世来说,刘备是四个宗室州牧中最不值的一个,但以势力而论,眼下刘备确实是最强盛的一个。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刘备敢不敢接。

正如当初耿纯劝说光武帝刘秀登基即尊位时说了那样:“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大乱之时,英雄固当勇于任事耳!

若是刘备畏首畏尾的,连这种担当也不敢有,胸无大志,跟着他连个爵位都不能保证,谁愿意跟这么个没前途的家伙一起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