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兵指重庆(1 / 2)

大明杀 燃梦星空 0 字 2022-11-01

 到达巴东县的当天晚上,在城内的一处宅院中,当李平心急火燎的推门而入时,趴在桌子上正浅睡的赵兰月猛的一个激灵坐了起来,然后睁着迷离的眼睛欣喜道:

“你来了!”

“在城外发现了一伙规模较大的农民军武装,跟部队了解了一下相关情况,正好参谋处又有件紧要事想向我汇报,就又耽搁了一会儿。实在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

李平一边紧着解释一边急忙乖乖坐到桌子前,连帽子和外套都没好意思脱。

他的心很虚!

两人今晚约好了一起吃饭。

但赵兰月却并没有一点儿生气的意思,还很善解人意的说:“没事的,军务要紧,我多等一会儿没关系。你先把外衣脱了,再去洗洗手,我们吃饭。”

说完,她就喊外边的侍女上一直放在锅里保温着的饭菜。

当李平洗好了手再次坐到桌子前,赵兰月趁着饭菜还没上齐关心的问:“城外的农民军不要紧吧?”

“没事,就是一群饿坏了的散兵游勇,刚从更深处的大山里靠过来,不知道我们到达了这里。我们派出一个营的部队靠上去,还没接触,他们就溃散了。抓了不少俘虏。”李平急忙回应说。

赵兰月“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然后就再也没兴趣的招呼还规规矩矩坐着的李平别等菜上不上齐了,先吃。

其实对于城外出现农民军的情况,赵兰月也确实没必要给予过多关注。

当李平在夷陵州(今湖北宜昌)收到张献忠已攻克万县和涪州然后开始围攻重庆府城的消息时,他的前锋部队其实已经到达并占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夔州府的府治奉节县好几天了。

不探前路,李平不可能冒然率领全部人马进入险峻的长江三峡。

并且李平的先锋部队还是由满建制的一团和张清指挥的一个营骑兵以及扩编了的直属侦察营一部共同组成的,非常精锐。

绝大部分有关张献忠大军动向的情报都是由这支先锋部队发来的,并且可以通过顺江而下很及时的送到李平手中。

当然,反向的命令时间就比较漫长了。

当李平在夷陵州收到张献忠的最新军情决定加快行军时,他那支在奉节的先锋部队当时也刚刚结束了一场激烈争论。

原因是一团的参谋长杜三江提议既然已经确认张献忠正在集中兵力进攻重庆府城,那他们现在就应该趁机向万县发起进攻,将这个沿江山区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关隘拿下,为按计划已经开始入川的主力扫清全部障碍。

同时没准儿还能再抢到些物资。

这一路上,追上去并一直紧紧粘在张献忠大军屁股后面的他们东西没少抢,把张献忠搞得几乎暴跳如雷,同时也把张献忠所有在后面的部队都逼迫得步伐不敢怠慢。

但一团的团长韩九开始却并不认同杜三江的意见。

韩九认为万县不同于之前被他们攻占的兵力大多很少且明显基本无心坚守的那些关隘,张献忠目前仍在万县留有大量兵力,并正在加固城防,明摆着是想把他们阻挡在万县。

而他们目前却离主力太远了,而且由于一路上需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占领已经攻占的关隘,导致现有的兵力严重不足。

并且他们目前也根本不清楚李平率领的主力是否已经开始入川。

这时进攻有大量敌人决心坚守的城池不但十分凶险,也很不稳妥。

况且张献忠此次入川,为保证行军顺利,特别注意收买沿江地区的民心。不仅很重视军纪,不再滥杀和强征百姓,还向一向穷苦的山区百姓们放粮并打击恶霸,这使得沿江的百姓普遍对张献忠持有好感。

甚至张献忠入川时打的大旗上写的就是“澄清川岳”这四个充满正能量的大字。

同时,很多掉队和被打散的张献忠部队也跑到了沿江两侧的群山中去暂避,让一团对已经攻占的沿江关隘不但不能放手不管,还要万分当心!

所以韩九觉得应该守好奉节县等待主力或者是等待李平的进一步指示。

毕竟长江三峡这一路太长了。

而奉节县不但是夔州府的府治,也是最凶险难行的长江三峡西侧起点。他们把整个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东至就是宜昌,也就是夷陵州)都拿下其实就已经完成了李平交给他们的任务,而守好它则是目前最稳妥的方式。

但杜三江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杜三江认为他们的部队又不是无恶不作,并且还军纪更加严明,三峡地区的百姓不太可能也没有理由冒生命危险向他们发难。

老百姓们又不傻,不可能得了点好处就决心造反,而且贼军还只是路过的。

至于掉队和被打散并实际主要是掉队的张献忠部队则完全不足惧,他们是没有胆量从山里跑出来找死的。

而进攻万县也没那么凶险,成功的机率其实非常大。

张献忠的部队由于很多是新征和强征的,加上张献忠性情大变后对本军过于残酷,导致其军心十分涣散,部下一路上逃散非常严重。

一团一路上能够多次成功打劫其落后部队及物资并俘获和收容了,实际上主要是收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近万敌方军民就与此密不可分。

现在张献忠进攻距万县500多里远以坚固和险峻闻名的重庆府城,其不多的精锐必然尽被调去,而不可能还想着两头都要顾继续留些远远的放在万县。

留在万县的敌人目前大概率全是乌合之众,就是再多也不足惧。

而且万县的敌人目前应该也没搞清他们有多少人,是不是后面的大军已经上来了。

这是他们的机会,他们应该抓住。

对于韩九和杜三江的争论,临时配属给一团的骑兵部队指挥官张清一开始也很犹豫,他觉得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

况且他大概清楚李平派一团做为先锋的原因。

一团的精锐放心、韩九的简单稳重以及杜三江的好谋善断几乎缺一不可。

不过,犹豫之后他还是选择了支持论据更多也更充分的杜三江。

打仗么,就不能太保守!

最终,在激烈的争论后,韩九也认可了杜三江的提议。

他们在给李平发出了决断依据和决定将向万县发起进攻的信息后,立即展开了行动。

因而以上所有这些情况,李平都是知道的,赵兰月也知道。如果不是出现了大股农民军,李平可能都不会去特别过问。

虽然赵兰月不再过问,但吃了几口饭后,李平却主动又闲聊起军情说:

“据最新传来的消息,不但十分确定了张献忠已经攻占重庆,而且张献忠已经离开了重庆,正向成都进发。”

“这么快?”赵兰月惊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