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军师(2 / 2)

“哎呀,坏了!”赵凌一拍大腿,“这些人肯定会把消息传到军营去,那四万人马只怕……”

刘子秋一愣:“他们急着返回家乡,怎么会到军营去呢。”

“唉,”赵凌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大家都是府兵吧?有同乡,甚至还有父子兄弟。他们既然知道这里已经十分危险,或许朋友会不顾,亲人总不会抛下吧!一个传一个,这件事只怕已经在军营闹得沸沸扬扬了。”

刘子秋恍然大悟。他自己是一个人从长山村来到这里的,但别人却不一样。他们都是世代当兵,许多人更住在同一个村子,甚至还沾亲带故,现在又一起背井离乡,相互扶持是必须的,赵凌的担心不无道理。

文昊却满不在乎:“不用他们去传,弟兄们都知道了!”

桂海求也点了点头:“柳校尉说了,事关重大,他无权扣住消息不发,得让大家自己抉择。”

西海四万驻军,每一千人设一名校尉,整整四十名校尉。柳郁、姜彧都经历过泥岭之战,或许肯把宝押在刘子秋身上。但其他校尉知道你刘子秋是谁,又怎么肯都听刘子秋的。

刘子秋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皱眉道:“那么说,不是所有的弟兄都肯留下来了?”

文昊不屑地说道:“那些贪生怕死的家伙,让他们走好了!有三四千人,足够了!”

赵凌倒吸一口凉气:“三四千人就想和慕容伏允相抗?”

文昊冷哼道:“这有什么,刘大哥只凭两百人就打退了慕容丁韩三千骑兵的多次进攻,自己却毫发无伤。鲜卑人难道就那么强大吗?依我看,也不过尔尔!”

长期生活在军伍之中,即使如桂海求这样的老兵油子也会迸发出一点血性,更何况文昊本来就好战,恨不得慕容伏允早些过来才好。而赵凌却不同了,他只是一个从未入仕的文人。文人当中也不乏有骨气的,但赵凌显然不是。

气可鼓不可泄!兵马虽少,如果人人都像文昊这样英勇无畏,就算慕容伏允有千军万马,也未尝不可一战。但是,如果赵凌之流的人夹在军中,恐怕会适得其反。

想到这里,刘子秋摆了摆手,说道:“赵凌,你没有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确实不适合担任军师。这样吧,城内还有许多杂务需要处理,你就先做个西海郡长史吧。”

大隋的郡分为上中下三等,西海是中等郡,太守为正四品,长史的地位仅次于太守,是从四品。能够当上长史,若是放在平时,赵凌想都不敢想。可现在的西海郡,战云笼罩,长史只负责管理民务,而威定城中没剩下几个百姓,完全是有名无实。相比而言,军师虽然是刘子秋私下任命的,并无品级,但却能够参与核心军务,实际地位比长史要高多了。

赵凌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如果只为混口饭吃,他就不会跑到吐谷浑来投靠金波了。

刘子秋说让他担任军师的时候,他还在犹豫,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他想要出人头地,命却也金贵得很。只是刘子秋直接说他不适合担任军师,就有些打脸了。

赵凌的脸上顿时红一阵白一阵,支吾道:“其实,其实要想击败慕容伏允也不是没有办法。”

刘子秋挥挥手,说道:“行了,这里没你的事了。你去看看那些衙役和捕快,堪用的留下,不堪用的叫他们滚蛋。”

威定城里的衙役、捕快都不是本地人,而从关陇诸郡临时抽调过来的,甚至有些人是昨天才刚刚到的。这些人无论战斗力还是意志,甚至还比不上驻扎在这里的府兵,只怕前边刚刚开战,他们在后面就要脚底抹油了。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回去算了。

见刘子秋根本不想听他说话,赵凌终于焦急起来,连对刘子秋的称呼都改了:“启禀大王……”

刘子秋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我不是什么大王!”

“对对对,大王,噢,不,主公高瞻远瞩,韬光养晦,果然高明!”赵凌连声附和,拱手说道,“慕容伏允之所以敢挑战大隋的威严,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党项、室韦、铁勒诸部的帮助,离开了那些部落,鲜卑一族,又能有多少兵马?”

赵凌来这里之前就做过一番功课,后来投入宇文敬门下,更接触了许多吐谷浑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金波牵头整理的,慕容伏允撤走时,根本不及带走,都丢在了府衙里,却方便了赵凌,让他对这里的形势了如指掌。

刘子秋没想到赵凌居然能够看出自己不肯称王的真正目的,果然有些见识。而且赵凌虽然没有提出对付慕容伏允的具体办法,却指明了一条道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刘子秋不是不懂,只是整个事件发展太快,他还没来得及朝这方面考虑。

拓跋千玉却已经大声说道:“我现在就去见我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