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钦差(一)(1 / 2)

关山海 李济洲 0 字 2021-09-01

 戚辽没想到南下的钦差竟是林腾甲。

林腾甲也没想到前来配合办差之人竟是戚辽。

故人相见,他乡重逢,两人均报以一笑,自有一番心照不宣在心头。

捉拿魏大中的过程很是惊险:锦衣卫的马队刚到,魏家周围的乡人便聚集起来,堵在大道两旁不让马队顺利通过。锦衣卫的人费了好大劲才排开人群,倒是魏大中坦然无惧,让家丁大开宅门,从容待捕。

这是林腾甲第二次宣旨,两次宣旨的感觉却是大相径庭:四年前在汉阳,朝鲜君臣上下一个个诚惶诚恐,有如媳妇见了婆婆,唯恐伺候不周。他一个不大不小的五品官,俨然成了朝鲜的救星。可如今,跪倒在他面前的是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名臣,博学鸿儒,东林党党魁之一的魏大中。

当了十几年的官,林腾甲深刻的体会到,人是有气场的,不同的人,气场强弱就不同。魏大中虽然跪着,可二十多年积攒下来的官威,还有身为一族之长的威风,让他好似一头卧狮,虽伏犹怒。林腾甲用平静不带任何情感的语调宣读完了旨意,手中的圣旨遮住了他的脸,也遮住了魏家老小的愤怒与悲伤。

当那副沉重的镣铐套上魏大中的脖子时,魏家男女老幼齐刷刷全都跪下了,一句“苍天无眼”,将林腾甲背心惊出一声冷汗,同行的锦衣卫千户张应龙、文之炳一怒之下又要拿人。

戚辽及时出面阻止了他们,说这些人拿了也没用,朝廷要的是首犯,那些读书人要发牢骚,便随他们去好了。从心底说,戚辽是同情东林党人的,这些饱读诗书的清流文人虽然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和理想在治国,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的确堪称这个时代行为道德的楷模——不管是自发的还是风气使然。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东林党人明里君子,暗中受贿的事儿没少干,可又有谁能否认,他们身上确有一种叫做“浩然正气”的东西。这种东西,戚辽感受到了,相信林腾甲也感受到了,所以林腾甲并不愿在魏家过多停留,甚至不愿与魏家人过多的对视。他知道魏大中是被冤枉的,所以有些心虚,可他没有办法,身为钦差,他的使命就是押解犯人回京。

张、文两名千户瞅了林腾甲一眼。林腾甲摆摆手,示意他们将魏大中押上那辆密封的囚车,并没有为难魏大中的家人。魏大中的长子魏学洢哭着要随父同行,却被魏大中喝退。刚过知天命之年的魏大中大声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父子俱碎,无为也!”说罢,便钻进了囚车。

马队起行后,数千乡民紧紧跟随。为了防止意外,林腾甲决定改走运河水路北上,然后在江苏巡抚所在地苏州上岸。

船队沿着运河一路北行,经过吴江后,林腾甲又嫌水路太慢,耽搁人犯押解进京的行程,而且容易被人监视,便再度下令弃船换车,走陆路向苏州进发。那里是他的家乡,也将成为他后半生梦开始的地方。

苏州知府衙门。

“咚咚咚!”吴县知县陈文瑞一手提着官袍的前摆,一手扶着官帽,三步并作两步的跑进大堂,喘气道:“寇府台,寇大人,人到了,人到了!”

“急个甚,有话好好说,看你像啥样子,官没官样,走没走样,就不怕御史参你一本!”知府寇慎坐在堂上,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腔道。寇慎是陕西人铜川人,因为官清廉而被举荐为苏州知府。

“哎呀府台大人啊,都这个时候了谁还顾得上御史啊,我刚刚得到消息,说是朝廷南下缉拿魏大中的马队已经进入吴县境内,用不了一个时辰就到苏州!”

“这么快?!”寇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讶道,“他们不是走水路吗?该明天到啊……”

陈文瑞道:“我看是钦差大人等不及,想要尽快将人犯押解进京,才又改走的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