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潼局(1 / 2)

 秋意渐浓,马嘶西风。</p>

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山峦起伏,地势险要。</p>

潼关太守杨仲,生得高大魁梧,气宇轩昂,鼻如玉柱,虎目豹腮,不惑之年仍旧身形矫健。</p>

他自幼便在兵部尚书黄伟鸿手下任职,骁勇善战,深得黄伟鸿褒奖。</p>

杨仲被派来镇守潼关五年有余,一直未逢战事,朝廷为了减少开支,一再裁军,他手下只有八千将士。</p>

得知匈奴大军攻破边陲,大举来犯,杨仲日夜布置城防,已有三日未曾卸甲,绕走通宵,不能成寐。</p>

昨日探子来报,匈奴贼寇已经渡过黄河,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往潼关进发,不足百里路程,预计一日便至。</p>

八千人对付二十万人,无异于螳臂当车。</p>

杨仲曾三次上书,向朝廷请求救兵,却迟迟得不到回复,深感战事紧急,忧心忡忡。</p>

他一大早将整个潼关城又巡视了一遍,此时正端坐在主城楼,中军府内,闷闷不乐。</p>

杨仲帐下骠骑将军郑擒虎,有万夫不当之勇,披甲执剑,立于堂下。</p>

他见主帅心事重重,上前安慰道:</p>

“杨帅,历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匈奴人胆敢侵犯潼关,末将不才,只需三千精兵,杀他个立足未稳,错错他们的锐气。”</p>

杨仲抬头望向郑擒虎,只见他满面虬髯,一身是胆,不由得眼前一亮。</p>

“若我守军,皆有郑将军胆量? 何愁贼寇不破?”</p>

堂下另一位偏将,名叫南宫剑? 年纪不大,足智多谋,深知匈奴骁勇? 连忙摆手劝阻:</p>

“杨帅不可,匈奴此番前来? 声势浩大? 锐不可当,贸然出击恐难以克敌,不如依山据险,坚守城楼,等着朝廷派遣大军来救? 以逸待劳? 方能一战。”</p>

郑擒虎一向看不起南宫剑? 欺负他年少无知。</p>

“两军对垒? 勇者胜,别人怕匈奴骑兵? 偏偏我就不怕,南宫将军未见世面,别被传言吓着了。”</p>

杨仲也觉得不能未战先怯? 对郑擒虎说道:</p>

“郑将军若能以三千军马,击败匈奴二十万大军,一定能令我方士气大振,将军也能名垂青史,前途不可估量。”</p>

南宫剑还欲劝阻,被杨仲制止。</p>

“南宫将军可以督领弓弩手接应,此番定能一战成名。”</p>

三人正说话间,只闻得远方战马齐鸣,地动山摇。</p>

杨仲起身,往远方望去,只见黑云压城,黄沙漫天,匈奴大军如排山倒海一般从山谷中窜出,呼啸而至。</p>

“匈奴骑兵,行动如此迅速?”</p>

杨仲知道战事已经避无可避,令大将郑擒虎和南宫剑速去准备。</p>

他亲自站上城楼,指挥士卒升起狼烟,向远方示警,周围战士弯弓搭箭,严阵以待。</p>

匈奴骑兵由远及近,看似杂乱无章,但到了山谷平坦之处,他们的战马就自动排成了楔形,训练有素。</p>

匈奴阵中,为首一匹高头大马,浑身漆黑如墨,马背上只披了一张猩红色的毛毯,再无鞍鞯,驮着一人,稳如泰山。</p>

那马上坐着的,是一个黑脸大汉,鹰眼似电,两戳长长的胡须,成八字分开,身披豹纹花甲,一只手缆绳总辔,另一只手提着一根骨朵金锤,威风八面。</p>

那人唤作赤力木,是匈奴单于的开路先锋,率领五千铁骑,昼夜行军,飙举电至。</p>

匈奴大军兵分四路,除先锋赤力木以外,中军五千人马,由单于亲自带队,左右军队也是各五千人,分别由左右贤王率领,一起往潼关进发。</p>

赤力木也是匈奴的领主,官封谷蠡王,弓马娴熟,勇冠三军。</p>

他率军来到潼关城前,见城楼上旌旗招展,严阵以待,不敢擅自攻城,指挥身后骑兵列阵,等待后续部队到来。</p>

冷不防,一声炮响,潼关城门大开,一位虬髯将军,手舞大刀,率领三千人马冲出,杀声震天。</p>

赤力木此次侵犯中原,一路上完全没有对手,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守军望风而降,没料到到了潼关还有人敢主动出击,心中也是吃了一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