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丽(1 / 2)

商业大宋 十七 0 字 2021-08-31

 年纪幼小的耶律浚沉浸在周围人对他的赞美中,他并不知道在这个他感到很骄傲的时刻,自己父亲的心里做了个让他母亲很痛苦的决定。从这天起,耶律洪基就再没有进过萧观音的寝宫。

耶律洪基不想见到萧观音的另一个说不出来的理由是,辽东郡王张笑把王城建在了辰州后。原本就有心投靠新主人的辽东各部,在辽帝国居然给了流求侵略者这样一个合法的名义后,就一个个顺理成章的派人到辰州向新主人表达了忠心。

这些小部族的背叛并不是最让耶律洪基感到羞愤的,今年的年初,原本大辽属国高丽每年例行朝贡的消失,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这个属国高丽是大辽几代帝王恩威齐下才征服的,也是刻意笼络了很久,它一直是作为彰显大辽文治武功的标志而存在的。

虽然耶律洪基内心隐隐感到萧峰的投敌,也许不是辽军兵败辽东的唯一理由。但原本这个作为兵败的借口,在经过帝国朝廷上下的大力宣传后,让他似乎也相信了辽军的兵败的确是这个原因。在这个情况下,萧观音作为萧峰的姐姐,让耶律洪基实在不想去面对。

高丽对辽帝国朝贡的消失并不是如耶律洪基等想的那样,他们并没有向流求人输诚,而是在辽军兵败辽东以后,高丽王国内部响起了另一个声音——中断近百年和中原宗主国的联系终于可以重新恢复了。

今年四十五岁的高丽王王徽是个中原文化狂热的追随者,大宋属国流求在辽东大破辽军后,他即兴写了首诗来表达自己兴奋的心情。

宿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

忽蒙舜日龙轮诏,便侍神天佛会观

灯焰似莲丹阙转,月华如水碧云寒

移身幸入华胥境,可惜终霄漏滴残

当然只是写首诗并不能让他满足,在第二天的朝会上,王徽向大臣们诉说了昨晚梦见自己奉宋朝皇帝之召,在上元节到开封观灯。并把自己昨天写的诗给群臣传阅了一番,当然在这里这首诗变成了他对于梦境的记载。

国王的这个梦立刻有饱学之士出来解答,在辽帝国的形式已经很明朗的情况下,高丽上下一致通过了重新投入中原正溯王朝怀抱的决定。

在高丽上下做出了这个决定后,一个现实的问题出现在他们面前;如何去汴京,向大宋皇帝陛下表达他们的忠诚。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高丽的海岸线是由流求人说了算。没有流求北洋水师的同意,他们连大一点渔船都出不了海。

正在高丽上下为这个问题烦恼时,流求郡王的喜帖通过在高丽的琉球商社传递到了高丽朝廷。他的兄弟张远即将举行婚礼,高丽作为流求的友好邻邦,张笑自然不会失礼的把他们拉下。于是一个由高丽吏部侍郎金向烈带队的高丽使团在张远的婚礼前来到了流求。

金向烈代表高丽祝贺占城郡王张远新婚之喜的同时,很轻易的找到了大宋使节,并通过这个使节向大宋朝廷表达了高丽的忠诚。

当大宋赐婚使回到汴京后,带回了这个让大宋朝廷上下轰动的消息。

1064(大宋治平元年)年的六月,刚刚让曹太后撤下在自己身后那张破布帘的赵曙,召集了群臣来讨论高丽投诚的盛事。

“陛下,这个高丽国和我大宋失去联系已经很久了,如今突然归顺,这个…臣以为还是要多参详参详。”

韩琦的这番话,让赵曙愣了一下。他没想明白这样一件大涨大宋威仪的盛事,老成持重的韩琦为什么会这样说。更让他疑惑的是,韩琦显然不是一时糊涂,大殿里富弼、司马光、欧阳修等重臣都众口一词的赞同了韩琦的观点。

这个朝会最后在赵曙的满腹郁闷中草草结束了,他命人留下了韩琦、富弼等重臣,希望他们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陛下,这高丽向契丹称臣了五十多年,那里会轻易的转投我大宋。据流求的消息说,高丽现在被流求欺压的很厉害,流求商人在高丽就如自家院子里一般。我看高丽这次如此迫切的想转投我大宋是想借我大宋的名义,牵制流求。”

韩琦的解释让赵曙明白了他朝会上的言语,他看着周围几个重臣都点头示意支持韩琦的说法,心里又是沮丧,又是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