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皆大欢喜的论战(1 / 2)

商业大宋 十七 0 字 2021-08-31

 胡适文恭敬的把手上的稿件呈献给流求郡王,他是张笑在办《流求联合商报》前专门培养的一批郡王专用文人中逻辑思辨能力最强的一个;他和同伴们在二房事件中在报纸上发表的各种文章,让张笑在推行他的二房捐献家产政策中很轻易的得到了流求大多数百姓的支持。

“呵呵!这些人看来又坐不住了,老百姓随口说两句,哼哼!他们还就当真了”张笑看的是大宋外教们写给《流求联合商报》的稿件,在新年期间流求百姓自发的把“万岁”这个很让大宋外教们忌讳的称呼送给了张笑后,这些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大宋帝国精英们很快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他们向《流求联合商报》投了这些外教们论述关于儒家忠孝理论的文章,并暗示了流求归根结底是大宋的一个海外属国;其国主怎么样也不应该被称为“万岁”。

“郡王的仁德让百姓敬服才有这些言论,他们也太多事了”胡适文不知道张笑的想法,在以前这些大宋外教们的文章;张笑只是在篇幅和必须使用简体字、白话文上做了要求;至于内容主题,张笑从没有限制过。

“行了,就让他们发吧!对了,你们现在有把握了吗?要不要再等一段日子”。

“回郡王,这些人抱残守缺,立论并不清楚;嘿嘿!在咱们流求辩论的规则下,我们定会让百姓知道儒学的真正道理”胡适文这话说的信心很足,他对于和这些大宋外教们进行论战已经期盼了很久了。当王之浩等流求本地学者在和大宋外教之间第一次论战时,张笑并没有让他们出手;胡适文他们接到的任务是了解大宋外教们在辩论中的漏洞,全力搜集各种相应资料和儒家学说中的各种理论;这次他们终于可以和大宋外教们,这些他们一直关注的对手在报纸上正面交了手。

当大宋外教们的文章在《流求联合商报》上发表后,一个让他们很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和他们在报纸上辩论了近半年的王之浩等流求本地学者突然退到了后面,现在和他们在报纸上继续辩论的是一些很陌生的名字。这些以前默默无闻的学者没有和外教们在“万岁”这个称呼上多做纠缠,他们把辩论的主题引到了儒家之学真正的精意上来。这些人对于辩论的规则吃的很透,并且逻辑性很强;他们抛出了让外教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命题:儒家之学为何从未真正用于治国,君王们真正使用的为什么是法家的那一套。

胡适文他们的这个“儒家治国命题”是在流求郡王授意下抛出的,他们早就把各种相关的论据搜集好了,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抛出来,是因为他们在搜集资料时终于为张笑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儒家理论:孔子门下一个以前被君王们故意忽视的思想系统——子游一系。

注:子游一系,现在有人称他们为“弘道派”。《礼记?礼运篇》所述孔子的“大同”、“小康”之说系子游所记。在孔门中,子游所传理想最为高远,议论最为深闳,所谓“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子游可谓孔门之大贤。子游、子思、孟子一脉相承,这一派秉承孔子“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君宜公举”,“民可废君”。在早期儒家之中,这一派人民性、主体性、抗议精神最强,是早期儒家的嫡系和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