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中毒(1 / 2)

 成安县县衙后堂

冯县令居中而坐,唐业铭和刘寅坐于左右相陪。()冯县令把刘寅请回县衙后堂后,随即把唐业铭也请了出来。三人坐在一处已经喝了好几盏的茶了,直把茶水喝的没了颜色,冯县令这里还在不着边际的扯着闲篇。刘寅知道冯县令把自己请来肯定有要事与自己商议,而且多少的也能猜的到他究竟要与自己说什么。但是冯县令一直不先开口,刘寅这里也只有装傻充愣的继续跟他对付着。

“刘贤侄今日也听到了郭知府带给本官的话,不知刘贤侄对此有何看法?”冯县令略微沉吟了一下抬头对刘寅问道。

刘寅心说:终于来了,这茶水再这么喝下去恐怕咱三个都要内急了。“赎学生直言,借粮之事知府大人明显有些推诿,但是至于郭知府这么做究竟有何深意,学生就猜不透了。”刘寅知道现在自己要是一味的跟冯县令打太极,不但不能显得自己愚钝,反而只会让他对自己增加反感。遂半真半假的回道。

冯县令听完后对刘寅微微点了点头转而又问唐业铭道:“此事老唐怎么看?”

唐业铭和冯县令相交多年,自然不会像刘寅对其那样缠缠绕绕的。唐业铭眉头上皱成个明显的川字,沉缓缓的说道:“这郭知府郭世隆是汉军镶红旗人,外放前原是礼部的员外郎。此人父亲原是明将左梦庚的部下,当年英亲王下九江时随左梦庚降清,入旗,授佐领。这郭世隆深谐隆官场规则,所以才能年纪轻轻就补了知府的实缺。

此次民乱本是因为朝廷大肆圈地,造成大量饥民无田可种、无粮可食、无家可归。如果事情闹的大了,朝廷自然需要大臣来替他们满人背这个黑锅,到那时候......到那时候老冯你这个知县恐怕分量还不太够。自然而然的也就轮到他郭知府的头上,所以他郭世隆听到饥民围城后才如此的紧张。相反,假如他能敲无声息的先于朝廷化解此次民乱,那样的话,他郭知府就是替朝廷化解了这个由满人制造的大乱子,这又是多大的功劳?他郭知府如何能不眼热!”

唐业铭说完继而嘿嘿一笑,继续说道:“可是现如今这份天大的功劳已经基本上全被你成安县自己独吞了,郭知府应该是怕你这个小小的七品县令独自吞下这么大的一份功劳给噎着了。是不是这样老冯你心里还没数吗?”

冯县令听唐业铭说完后点点头转而对着刘寅说道:“其实咱们成安县遇此民乱而得以保全至今,可以说全赖以刘贤侄的勇入敌营,劝退匪首。而且,就在今天要不是刘贤侄机智善辩,恐怕饥民又要闹出大乱子。这些事情成安的百姓有目共睹,本官当然对这些也了然于心。”

刘寅微微笑着,只是轻声说了句:“学生惭愧,冯大人谬赞了。”

冯县令无奈,只得继续说道:“可是现在城外的百姓命悬一线,而一时片刻之间朝廷的旨意也不会到。所以就必须要用郭知府送来的粮食来解此危局,而咱们要想用郭知府运来的粮食赈济灾民,那就要把这功劳让与他郭知府。本官知道刘贤侄为了平定这次民乱孤身入敌营,功劳最大,但是如今这个情形......恐怕......贤侄的功劳也就不便多提了......刘贤侄你看......?”

刘寅其实早就想到这些了,只是冯县令不说自己肯定没有先说的道理,如今听得冯县令如此说来,刘寅自是没有办法、更没有能力说不。此时的刘寅也没有太过反常的表现,只是淡淡说道:“冯大人说的哪里话,学生只是侥幸罢了,哪里算得上什么功劳。大人不用因为学生为难,学生也并非不懂礼数的鲁莽之辈。”

冯县令自是想不到刘寅居然如此好说话,他此时实在想不通这个刘寅到底真是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毫无争功夺利之心的心胸。还是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心机,把所有的不满情绪都隐藏的不露痕迹。

“刘贤侄不但少年英才,更是心胸如此开阔,假以时日前途定是不可限量啊......”

刘寅听的出冯县令对自己还是不放心,遂说道:“冯大人,唐大人,这几日学生也算是与您二位在这成安县同生死过了吧?那日情形危急,匪势猖獗,在成安岌岌可危,马上面临破城的情况下,学生献策后又出城劝敌,当时不过是背水一战,死马当活马医而已。实话实说,那时学生本已报了必死之心,没打算回来的。不料咱们也算是福星高照,被学生万幸劝走了那女匪首。如今这条命都算是白白捡来的,如此算来若是再去计较那些名利等身外之物,学生都会为自己羞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