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民乱(一)(1 / 2)

 刘寅三人被随从护着回到马车上,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悲惨场景的三人心中都像被压着大石头一样,喘不过气来。()他们谁也没有再开口说话,他们胸膛中渐渐的被阴霾充满。三人不敢想每天里这些饥民中会倒下多少人,更不敢想这些饥民将来的命运。

当天天要擦黑的时候,三人来到大名府的成安县县城。进入城内后刘寅主仆六人找了家干净的客栈住了下来。

且说现在的成安县县令冯斌远正在县衙后堂内宅与一个约莫着有四十多岁上下的男子相谈甚欢。桌上摆着花生米、酱辣的小笨鸡、卤蛋等几样很是平常的小菜,俩人一人一个小酒盅,也没有叫下人丫鬟伺候着,俩人相互也不用劝,就这么你一盅我一口的正喝的热闹。

这冯县令是顺治朝的进士,今年有三十七八岁,十来年的官场沉浮,如今也是滑不溜手的老油条似的人物。对面坐的人是冯斌远的同年,名叫唐业铭。如今任职翰林院里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是本次乡试直隶大名府的主考官。

要说这官场上的为官之道,最重要的还是看怎么做人。与上与下如何相处,如何处理同僚之间的关系才是官场上最重要的。几千年来莫不是如此道理。这像是同年、同乡、同窗啊什么的那在当时都是相当亲密的关系。

再说这唐业铭任京官,京官都是死靠俸禄过日子的,尤其是像唐业铭这样的翰林院从六品小官。那更是个清水衙门,平日里日子拮据的还不如个乡下的小地主。而冯斌远远离朝廷任的外任实缺,手里自然也就宽松点。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那唐业铭虽说是在翰林院这么个清水衙门,但好歹也是京城里的天子近臣,朝廷里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他还是能预先知道一些的。如此一来二去的这老唐和老冯自然也就成了莫逆之交了。这不是唐业铭来大名府担任乡试的主考官,自然也就要绕道成安县来看看自己这位相交十来年的好友。

“老冯,哥哥我说句心里话,还是你这外任实缺的好啊!一县的父母官,多威风!这天高皇帝远的,日子是何等的逍遥。”这有的读书人喝多了也就不是那么斯文了,如今那唐业铭拉近了凳子靠在冯县令一边,一边拍着大腿一边大着个舌头在那说着。

“唐兄说的什么话,且不说当初兄弟的名次排在三甲而唐兄是二甲的第十一名,单说这远离庙堂朝廷,要不是有唐兄你照应着,这官能做的安稳吗?”

“老冯啊,你是不知道。这在京城里面就算是哪个王府里的小管事、二等奴才出来都比哥哥我体面上几分啊!”唐业铭想起自己这些年在京城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心里也是郁闷。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口我一盅直喝到亥时才散。待到把唐业铭在客房安排好了,冯县令才回房睡觉。他这里还不知道,城外如今已经是人头涌动,他是大祸将来!

城北,一片沙土高岗子上面站着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一身的黑色劲装为她很是增添了不少英姿飒爽之气,一张已经略显苍老的脸在黑夜里闪耀着激动的光芒。头上戴着斗笠,手里拿着一对柳叶双刀。他身边的几个人都是身形魁梧的大汉,手里拿着的或是刀或是棍,看着都很有几分身手。

“高大姐,如今咱们的人已经分散到流民的各处去了。这成安县的粮仓咱们要是能拿下来分给饥民,那么这些人一定都会感念大姐的救命之恩,加入我们的。到时候咱们以次为根基,招兵买马,大事可成!”站在高姓大姐身边的一个汉子说道。

“鞑子皇帝以为他的江山做稳当了吗,但凡老娘有一口气在,也不会叫他们满人消停地过日子。老娘倒要让那鞑子皇帝知道,咱们汉人可不都像吴三桂那没卵子的东西一样没出息!”高大姐咬牙切齿的说着:“弟兄们,天一亮咱们就先把他这成安县打下来!你们怕不怕?”

“怕他个球,老四这条命还不是高大姐您给的!”

“就是,高大姐这些年对兄弟们的恩情兄弟们心里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