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新时代来临(1 / 2)

 庞氏商行独一无二、开创历史性的投资操作,把大明上下的目光聚焦到了南京。</p>

白天,走在南京最繁华的南市街、北市街,一路上停下行礼作揖交谈的人无数。只要是商人,在此走几步就能见到同行。仿佛大明的商人都跑了来。</p>

晚上,这群人又重聚秦淮河。软玉在怀、温香盈齿,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口上谈着几万、几十万的生意。</p>

好一副虚妄盛世!</p>

齐聚的商人、权贵们相信,河套盐场的对赌协议是继大宁土地拍卖会后另一个聚宝盆。</p>

商人们盯着北市街上的醉月轩,南京六部官员则紧盯南京五处皇庄。</p>

弘治十二年起清查南北直隶的土地。经过调查,南直隶的兼并问题比京畿更为严重。陪都南京天高皇帝远,又留着一整套小朝堂,在南京养老的权贵不比京师少,还都是资格特别老的那批!</p>

仁厚的弘治帝既要名声又要政绩,只得真金白银掏钱买单。南直隶无法追究责任、溯源的土地统统划入皇庄,由宫里统一负责赔偿失地百姓。在洒出去金银五六十万、搬空一大半南京皇宫珍宝后,皇室得到了南京五处加起来一万多倾的皇庄。</p>

这五处皇庄来源清清白白,彰显弘治帝全国清丈田亩的强大决心!</p>

朱厚照一开口,直接成了南京城最大的地主。</p>

原本被百官们认为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五处皇庄,愣是被朱厚照弄出了个惊天大瓜。</p>

五月二十,醉月轩开始庞氏商行第二期投资。同日,五处皇庄热火朝天开始收割去年冬日种下的小麦。</p>

南京官员很想进去一观。不说原本应该7、8月份成熟的小麦为何提前2个月收割。皇庄种了小麦,耽误了水稻、棉花等播种季节,岂不是得不偿失吗?以太子的为人,官员们绝不信太子是为捡芝麻丢掉西瓜的人。</p>

是不是培育出高产、早熟的小麦了?</p>

官员被阻拦在皇庄外。各处皇庄外都有应天卫的将士把守,还有锦衣卫、东厂明里暗里护着。外人根本无法混进去。</p>

“老哥儿,你们都在忙啥呢?“南京户部尚书王轼换上麻衣,蹲在距离皇庄三里外的村庄口支起售价便宜的琥珀酒摊子,试图找皇庄佃户探听消息。</p>

在小酒摊前驻足的老农一脸戒备:“还能忙嘛,都是田里的事。你的酒怎么卖的比外头便宜?”</p>

“我家儿子、孙子都在囚牛商行办差,琥珀酒是他们每月都有的福利。家里人不喝酒,干脆拿出来卖,存钱给孙子到南京城里买婚房。”</p>

王轼挺直腰板,装出一脸骄傲。现实是王轼有五子,除二子早逝,其余都是国子监监生。监生越来越难当官后,四子五子去了青土城卖身太子府。将来的官途如何王轼无法预知,福利待遇是真好!中了秀才的孙子加入囚牛商行,体验太子富国强民的理念,日子过得也不差。</p>

“你家孙子相看了吗?我家孙女是村里一枝花,人还勤快,我这就叫她来让你瞧瞧眼。”老农立刻变得热情起来。</p>

在民间,谁家的小子给囚牛商行做事,媒婆能把家里的门槛踩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