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岁寒三友(1 / 2)

美女收藏家 十里马 0 字 2021-08-30

 这时随着一声老人宠爱的责备声:“思行,你又在顽皮了?”一个莫约60多岁,留着几络白胡须、精神矍烁、红光满面的老人走进客厅来。

周思行和叶小夏一个喊“老师”一个喊“梁爷爷”。

梅小雪立刻知道眼前这老人就是她要拜访的梁如海了,于是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向他喊声:“梁爷爷”。眼前这个老人和她在想像中忧世伤生的形象全然不一样。

梁如海看了她一番然后疑惑的问:“你是?”

“我是梅致远的孙女梅小雪”梅小雪赶紧自我介绍道。

“你是梅致远的孙女?”老人面露惊喜之色,情绪一下变得有些激动,他接连问道:“他现在怎么样,身体还好吧?你的父亲是谁?梅逸之吗?”

“爷爷现在身体还好,只是以前挨批斗的时候腿受了伤,现在行路有点不方便,一般都只在家里。我爸爸就是梅逸之。”梅小雪一一回答。

周思行给梁如海端来茶水,放在茶几上,过来搀着梁如海手臂说:“老师,坐着说。”

梁如海这才发现人都站着,忙对梅小雪说:“坐,坐,坐着说。”

坐下之后,叶小夏朝周思行挤眉弄眼,示意他又多个晚辈。周思行没有理她,专心听梁如海向梅小雪询问梅致远的情况。

原来梁如海和梅致远当年同在北平国画院任教,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又一起逃难来到四川,共同经历了许多患难。只是梁如海在失去亲人后就到了江平县隐居,而梅致远又到外省某所大学任教,两人才从此断了联系。梅致远后来也选择了在y市定居,他在中也被打成右派受到冲击,下放到地方上劳动,在79年时平反回城。

“我一直以为你爷爷回到老家去了,想不到他也在y市,早知道是这样我就去看他去了。”

“爷爷平反后四处打听您,听说您也被下放到农村,但是具体到那里了谁都不知道。爷爷也是不久前才知道您已经回江平的,要不是他现在腿脚不便,肯定会亲自来看您老。”梅小雪说。

“唉,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我和你爷爷在一起的时候,你父亲才几岁呢。他的名字还是我给起的,想不到他的女儿都这么大了,真是岁月如梭啊!”梁如海一时间感慨万千。”

这时梅小雪把随身带的一幅画拿出来,十分慎重的双手递给梁如海,说:“梁爷爷,这画是我爷爷再三嘱咐我要亲自交给你的,他还让我转告你说‘故人已去,恩怨也该消了’。”

梁如海看到这卷画立刻就僵住了。半晌他才抖索着展开这幅不到三尺宽的画,画展开之后一张信纸飘落在梁如海身上,梁如海展开一看,顿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周思行、梅小雪、叶小夏都被这突然间的变化呆住了。

周思行这些年来跟着梁如海,从来没有见到他象现在这样情绪变动、伤心哭泣过,就是每年的父母妻儿生辰忌日,他也只是接连几天沉默不说话,而没有哭泣。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画?信笺上有写了些什么?怎会让心如止水的老师如此失态?这里面一定有着动人心魄的故事!

但是现在不是探究这个些问题的时候。

周思行立刻就反应过来,急忙对叶小夏说:“小夏,快去拿根毛巾来。”自己跑到梁如海身前,轻声问:“老师,要不要到房间里休息一下?”

梁如海无力的挥挥手,这时叶小夏拿过毛巾来,梁如海接过擦脸上的泪水。周思行注意到这幅画不过是幅常见的岁寒三友图。

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所以画家常以“三友”作为绘画的题材。

这么一幅平常的画会什么样的秘密呢?

周思行注意到了落款:戊寅年冬,启平、道达、存孝戏称三友,作画共勉之。启平是梁如海,另两人不知是谁。戊寅年,算来是1938年,这一年,老师还很年轻哪。周思行估揣这画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