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行——”
这个名字似乎在那听过,重复两次点名,但是没有人应答。梅小雪看着手里的花名册,扫视了一下整个教室,教室最后一排有个座位空缺着,她用红笔在周思行的名字后面缺习一栏打上个大红叉,心想这个位次坐在最后一排,而且初三的开学第一天就缺习的周思行同学,应该就是这班上最差的学生吧,她略略感到有些头痛。
忙了一上午,梅小雪觉得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她从食堂吃完饭,顾不上中午休息就回到办公室,从厚厚一迭班级资料中找出上一学期的成绩册,首先从最后一页看起,看了几遍,没有发现周思行的名字。她有些纳闷,继续向前翻去,一直翻到最前面一页,正当她已经认定周思行没有成绩的时候,眼睛不经意的扫到第一行,突然周思行的名字一下跳入眼中,第一名!这怎么可能,第一天就逃课不来上学的学生居然是成绩最好的,错愕之中,梅小雪对这个周思行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而周思行此时正处在极度的郁闷和烦恼之中,原因就是身体内的那个取名为周行的灵魂。
本来周思行这两年的生活顺水又顺风,称得上极为惬意,如果没多出来了那个周行的话。
1984年中国掀起了第一次下海经商的浪潮,但多数是靠继承海外遗产、留洋打工、倒腾紧缺商品、甚至包括部分靠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人群,也就是银行账户上存有十几二十万的人群,俗称“食利阶层”,他们过着悠闲、富足的生活,成为当时社会羡慕的对象。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最后才是科学家、医生、教师。“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受这浪潮的影响,江平县也有一些有勇气有魄力的人下海经商,投身入欣欣向荣的各个行业之中,这时万元户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目标。
周思行感到竟争的压力,于是加快了扩张的步子,到1985年初, 周思行手里资金达到5万元时,他就把小叔父周洪建抽出来新开一家江平家用电器商店,原来的文化用品商店请了两名售货员维持日常经营。
周洪建现在对周思行是言听计从,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的现代管理知识,再加上这几年的实践经验,现在搞起经营来头头是道,当他把江平家用电器商店搞起来后,80年代中期城镇居民家电消费抢购热潮随即就到来。一时间,钞票象流水一般哗哗流进周思行的口袋,周思行立刻将利润全部用于电器商店不断扩张,仅一年多时间,江平家用电器就扩张成为江平县第一家家电商场。由此周洪建则成为了在江平县城里有名的大老板。
包里有了足够的钱,周思行专门抽时间回三桥镇了一趟,向周洪培夫妇提出要他们辞职回城里去。周洪培一开始自然把这建议当作天方夜谭,但是一切的理由都反对不过周思行拿出来的一个小小存折本,这是周思行用他爷爷的名义存的钱,上面赫然有2万元的存款,而这个数字是周洪培夫妇两人现在年收入十年的总和。
弄清楚了这钱全部是儿子开书店和商店赚回来的后,张玉清喜极而泣,多年来的回城梦想,居然由儿子替他们实现了。不等周洪培有何反应,张玉清就作出了决定,立即收拾行装,准备回城。这么多年在小镇的单调的生活让她无法再忍受下去。
回到城里,夫妻两就拿着儿子支助的二万元钱在城里锦秀街买下一幢二层楼房,楼层面积有二百多平方,二楼周思按自己的设计改成四室两厅,采光最好的房间用作他的书画室兼书房。楼下门面开起了中西医诊所,请了梁如海写了匾,上书《周医师诊所》。
正当周思行的事业一片火红顺利,周行这个灵魂小弟却给他带来无限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