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商店(1 / 2)

美女收藏家 十里马 0 字 2021-08-30

 有了小人书店,周思行的世界一下子变得不同了。每天早上到公园里去跟老师碰头一起练拳。上午到老师家去学书法,下午守书店,晚上边听收音机边练习毛笔字,日子过着快乐而充实。

81年的中国,时隔22年后,中国女排夺冠,全国欢庆;《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剃光头和学武成风,离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孩子不在少数,男孩子都梦想成为武僧。连每天早上在公园里跟着梁如海、周思行后面模仿着打拳的小孩一度有十来个,可惜没有一个坚持上一个月。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周思行就6岁多,该上小学了。从前的人生周洪培夫妇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供周思行在城里上小学,就把周思行带回乡下读书。现在自然是不存在钱方面的问题,周思行的书店早已经规模扩大,正式取名为“租书店”,每月现在已经能够比较稳定的赚到80元左右的收入,比周思行父母的工资加起来还高。

拜金大侠琼瑶大神所赐,当周思花了好大力气买回《射雕》三部曲、《窗外》、《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在水一方》等书后,租书店的生意简直火爆,每册书有五套都满足不了大批青年读者的需求,这些城市的年轻男女们,第一次发现人生除了战天斗地、呼喊口号外,还有如此神奇的武侠世界,少女们看完琼瑶小说,一边掉着眼泪,一边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第一次知道,原来恋爱可以这样谈!

周思行让爷爷把隔壁叶小夏他们的门面以50元一年的价格租了2年。原来的门面还是小人书店,现在的小人书已经增加到上千本。租来的门面主要是出租各类大人的文学小说、杂志、还有一些报刊,这之中包括最热门的金庸、琼瑶的书,还有《大众电影》这种当时唯一一本有彩页的娱乐杂志,《参考消息》这些权威的报纸等。现在爷爷去街道办事处领了个体户营业执照,已经成为县城里最大的一家租书店。

这时候正是改革开放之初,人们都急于了解社会,了解外界的变化,但是又没有多的钱来订阅这些报刊杂志,于是2分钱就可以看的报刊杂志成为热门抢手货。

周洪培夫妇现在彻底的把周思行当作神童了,周思行的事情现在基本上都由他自己作主,但就是这样,周思行还是没能逃脱要上学的命运。

81年9月,周思行还是上了县城里最好的江平第一小学,没几天他就受不了,因为课堂上要背着手听课,还不让他看自己带的书。

于是周思行也开始称病逃学,又恢复从前的生活。班主任、爷爷、老师都在周思行保证考试拿100分以后,就没有怎样管周思行,随他自由了。

这样的日子,周思行逍遥了二年。

这两年国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部《血疑》让山口百惠成为中国的超级偶像,满大街“幸子衫”,“幸子头”、“光夫衫”、“大岛茂包”不仅让个体户赚个钵满盆满,也让中国大众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名人效应”。

15岁的华裔美国儿童秦志斌考入剑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带动的中国“制造”神童第二拔。

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面目清秀的李宁一个人夺得共7个项目中的6枚金牌,这在体操史上尚属首次,他成为中国人民的英雄。

83年春节联欢晚会风靡全国 ,虽然电视在当时还不太普及,但是娱乐活动单调,电视节目匮乏的年代,这台晚会还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多数人看的都是黑白电视,但一点也不影响晚会效果。春节晚会从此成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

这两年里周思行人长高了一截,随中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租书人群的大量增加,他又在城里开了另外两家分店,和原来的书店呈三角形布局。由爷爷出面请了他的大伯妈和一个远房的表娘看店,店里的图书现在都是由小叔父带周思行到y市市里去采购。良好布局和大量适合读者的图书让租书店牢牢占据县城第一大租书店的位置,收入非常可观。

到了上三年级时换了个中年女班主任,周思行没逃到几次课,她就上门家访了,非得让周思行去上课,就是保证考试考百分也不行。没法子,周思行只好硬着头皮去上课,让老师见识一下他的捣蛋技术也好,于是课堂上,老师写黑板的时候,突然教室里就出现一团灰雾,那是周思行用弹弓把地上的灰尘弹到空中去的。下课的时候,周思行就大声唱歌, “太阳当头照,花儿都死了,小鸟说,呸呸呸,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

让学生们学习雷锋叔叔做义务劳动的时候周思行就唱:“半夜三更,想起雷锋,来到厕所,打扫卫生,节约用电,没有开灯,一不小心,掉进茅坑,与粪搏斗,壮烈牺牲,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说他傻卜楞登”。

班主任拿周思行没辙了,把状告到校长那里,说周思行是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饭,要周思行到别的班去,这事把周思行给惹火了,妈的,老子招惹谁了,本来打算在学校混几年把年纪混大好做事,看来还混不走了。周思行一火,就直接提出要跳级到5年级。

看着周思行用了30分钟做完5年级的试卷得双百分,学校的校长老师一个个眼睛瞪得象铜铃。校长立刻宣布,周思行跳级插班到5年级1班,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但要每次考试成绩必须保证在全班前3名。

校长英名,校长万岁!周思行大喊口号,为获得了自由而欢呼。

从此,江平一小出了个跳级神童的消息,轰动整个江平城,这让江平一小名声大噪,一时间要求把子女转校到一小的学生家长踏破了校长家的门槛,让学校收入增加不少。

看着好处都让学校得去了,周思行觉得心中不平,貌似自己除了能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外,实惠的东西没有得到啊。

略加思考,他就想出了如何利用这个机会的点子来。

周思行专门回到三桥镇给周洪培夫妇说了他打算在江平一小附近开个卖学习用品的商店的打算,想让他们中一人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