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幽州(1 / 2)

 五十多里路程,对“千里踏雪照夜白”来说那是抬脚就到。()

不到一个时辰,韩翊已到了幽州城下。

幽州城南门,宽大方整的青砖砌的城门楼高大恢弘,城门下却有大队官兵搜查进出行人,好像形式很是紧张。韩翊游目四顾,不觉悲痛欲绝。只见四周城墙高达三丈,墙上每个堞楼上都吊着一个竹笼子。每一个竹笼子中都是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血渍已经凝结呈黑色。远远望去,连绵不绝,只怕有千余颗。

虽然较远,韩翊还是能够看清这些人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胡有汉。那神情,有惊恐的、绝望的、愤怒的,无奈的……正是在大王庄的窟哥,延宠契丹、奚族手下。在城门楼正中,韩翊找到了窟哥和延宠的头颅。窟哥嘴大张着,像是在呼喊着什么。延宠的辫子已经披散,血迹遮满面庞,虎目犹自睁如铜铃。可以想见他在血战中的悍勇。

韩翊下马,牵马走近城门。只见城门墙上贴着官府公文,上写:今有胡贼契丹头领窟哥,奚族头领延宠,纠集叛贼流民千余人纵掠抢劫,为害百姓,袭击官军,扰我大唐边界,幸有天兵,将其全部剿灭,还我大唐海晏河清。今对叛贼枭首示众以儆效尤。落款是大唐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

韩翊收起眼泪,朝城门走去。守城军士见他是个读书人,也并不太难为他,只是略一搜身,也没什么违禁之物,便放他进城。

幽州是隋唐时期北方军事重镇,经济、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战国时,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秦始皇灭燕,在燕地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汉高祖时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设燕国。汉武帝设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诸郡国。武帝开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属幽州。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九十。魏晋以后,幽州辖境日渐缩小,至北魏时仅领燕、范阳、渔阳三郡。隋炀帝大业初罢州置郡,故改幽州为涿郡。隋大业四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郡;七年,隋炀帝杨广乘龙舟自江都(今江苏扬州)经黄河入永济渠,至涿郡;同年,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在今河南浚县东南)、洛口(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由于永济渠的凿通,运河的终点涿郡又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隋唐时,幽州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唐贞观十八年出兵高丽,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唐代中期,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兵力十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天宝末,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治柳城郡,今辽宁朝阳)、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一带)三节度使、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幽州城内大建筑主要有两组,一是西南角旧宫城,一是东南隅小城。幽州旧宫城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燕王宫殿的基础上建造的。宫城之南门与幽州城南门相对。城内南部为朝殿、北部为寝宫、允和殿、昭庆殿等。隋代炀帝长孙燕王杨絯曾住在此处。入唐后,改叫剌史府、都督府、节度史府,现如今安禄山行辕就设在这里。与宫城相对,城内东南隅有座小城,习惯上称为征北府小城。创建该城者即以东汉末幽州军阀公孙瓒。曹魏王朝时,为征北将军府。刘靖即是征北将军之一。城中除以上两组大建筑外,其余即是街道、集市、坊里等等。全城分为二十六坊,有30多种行业据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安史之乱前幽州城内有白米行、屠行、**、五熟行、果子行、炭行、生铁行、磨行、丝帛行等,行是当时经营同类行业的组织,可见当时幽州商业和手工业之盛。。城内各坊之间设有栅栏门相隔,早开晚闭,与城门关时间相同。夜晚行走叫“犯夜”,抓住杖责20板。如果翻越栅杆,抓住后打70板。全年只有正月十五观灯开放一夜,后来改为3日,名曰“金吾驰禁”特许夜行。

韩翊进城后,先找了个客栈住下。然后来到街上,想探听一些裴昱的消息。

青楼戏院,酒楼茶馆是消息传播的集散中心。要想探听消息,这些地方是最好的地方。韩翊来到一座毗邻节度使府行辕的“天鸿”酒楼,小二殷勤招呼他。韩翊要了两样小菜,一壶酒,坐在一张靠窗子的桌子那里轻啜慢品。

这“天鸿”酒楼幽州城也是数一数二的酒楼,又靠在城中心,大帅府附近,装潢考究精美。客人自然也多。韩翊选在这里,当是探听裴昱消息的最好所在。

时已近午,酒楼中的客人也慢慢多了起来。韩翊一边喝酒,一边听这些食客们聊天。听他们聊了半天,似乎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消息。这些食客多是南来北往的商人,或是士子游人,虽然所谈甚广,却与裴昱之事毫无关联。

韩翊听了很久,一壶酒喝完,菜也吃得差不多了。小二过来又问道:

“公子,你还要点什么?”

其实这句话就是在驱客。你若是再要点什么,那你就继续留下,若是不要,也该腾地方了。天鸿酒楼此时已是宾朋满座,桌子已经很紧张。韩翊只要了一壶酒,两个小菜。小二本来已经不满意了,再赖在这儿不走,自然要驱客。只是见他是一位读书人,还比较委婉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