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秘巨宅(1)(1 / 2)

 韩翊赶到长安城外的时候,天已大黑,城门关闭吊桥高高挂起。

茶棚里的十几个人虽然缠手,但对韩翊来说,并非难事。那小二短刃闪电般割向韩翊咽喉,后背茶杯和暗器铺天盖地袭来,顿时腹背受敌。

韩翊使出“赤手屠龙搏”,扣住小二手腕的左手略一用力,向后一带;右手二指如电夹住寒芒短刃,身子一旋便到了小二身后,那几个茶杯和一大蓬暗器尽数招呼到了小二身上,那小二便成了一个肉盾,被打成了血筛子。

韩翊夺下短刃,左手把小二尸身向扑上来的十几个茶客抛去,跟着身子一纵,留剑出鞘和身扑出,只听“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兵刃撒了一地,韩翊双脚落地,十几个人尽数迭出棚外,不死即伤。用重手法才迫出一个受重伤的口供,但也只是知道章姑娘被掳到了长安,再问时,那人已经死了。

韩翊夺了一匹敌人健马,向长安疾驰,但到长安城外时,还是晚了一步。下马喊了一阵,无人搭理。无法,只好绕城查看。

转到西北角,有一处小土冈,冈顶距城墙墙垛有四五丈高,且灯光较暗。待得巡查守卫过去,韩翊振臂穿起,一鹤冲天,跃上了城墙。

韩翊翻下城墙,便算来到了长安城。他本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自从隋朝文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本朝太宗和武后则天把科举考试进一步完善,它便成了出身寒门的读书人“鲤鱼跃龙门”的途径。但他从未想过自己竟是这样踏上了长安城。

来到长安街上,顿时有进了棋局迷宫之感。那长安城街道整齐划一,布局严谨,从外观上看去,大同小异,难怪后世大诗人白居易对长安城如此描述: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此时天以上更,月初之夜,黑如涂墨,何去何从,一片茫然。

走在街上,正在徘徊,一队巡夜士兵过来,举着灯笼火把,威势骇人。唐时实行宵禁,上更之后便禁止行人在街上行走,违者以盗贼论处。韩翊无法,只好跃上高墙躲开。

待得巡夜士兵过去,再下来,依旧无法。

正在无计可使,忽然一阵微凉夜风吹来,风中携着一缕淡淡幽香,沁人心脾。韩翊心中一明,那幽香好似在柳树林中章姑娘身上散发之香。

韩翊循着时断时续的香味,慢慢摸索。期间又躲过了几队巡夜士兵。

香味消失,韩翊看时,到了一座深宅巨府门前。

门楼高达三层楼,气势非凡,显然是豪门府邸或富贾巨宅。门前一对大石狮子,张着巨口獠牙,仿佛要把一切吞噬下去。门柱上高挑两盏“气死风灯”,把门前空地照的一片通明。

韩翊沿着围墙绕到后门,跃到一株高大的柳树上,向内探望。里面一片漆黑,不闻人声狗吠,神秘莫测。

韩翊纵身跃过高墙,进入巨宅,落地无声,轻如飘絮。

院内花墙回廊繁复,花树摇曳婆娑,重重叠叠,迷迷离离。韩翊绕回廊,穿花树,细细探寻。在一座高大的双层楼下停了下来。

在这里,他又似乎闻到了那淡淡的幽香。

韩翊窜身而起,一道白影直射二楼,其快如箭。左脚刚踏栏杆,正要跃上,一道劲风直扑面门。

韩翊身在悬空,不能躲闪,头向后仰,一只硕大流星锤擦着鼻尖而过。见上不了二楼,他右脚尖往栏杆上一点,身子向后飘飞,翩若惊鸿。

身子尚未落地,一支长枪向他左肋刺来,长枪虽然奔若迅雷,却悄无声息,却是阴狠毒辣。韩翊左手用剑鞘一磕枪尖,左脚飞起直点那人面门。那人仰面后撤,一条长鞭灵蛇般卷向韩翊脚踝。

韩翊纵身跃起,像卷起一股旋风,手中“留剑”出鞘,夜幕中一点寒星直奔持鞭那人眉心。

那人不虞韩翊出招如此之快,急忙撤鞭倒地一滚,滚出圈外。这时长枪一招“江浪三叠”枪尖一分为三,反攻上来,枪势凌厉凶悍,分刺咽喉、前胸、小腹。

枪、鞭二人配合默契,一长一短,一软一硬,一进一退,一攻一守,宛若一人之二臂。

韩翊侧身躲过枪尖,左掌一拍枪杆,借势纵起“鱼跃龙门”面上背下剑尖寒芒倒射持枪那人。

忽然一片劲风朝下压来,二楼那人如一只夜枭跃下,流星锤砸向韩翊面门。韩翊身在空中居然翻身一滚,躲过流星锤致命一击,反手一剑还攻。持流星锤那人一惊,急忙锤头倒卷,隔开那凌厉一剑。

韩翊身子斜飞,宛若轻燕穿雨,脱出三人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