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横桥之战(2)(1 / 2)

 尉迟俊一声大吼,箭步赶出,终究迟了。虎目圆睁,铁鞭一挥,使出家传“七十二路赶山鞭法”,一招“秦王鞭石”朝那人腰间扫来。

那人一见,也不怠慢,身子一侧,躲过铁鞭鞭锋,手中马鞭朝前一指,鞭梢笔直刺向尉迟俊双目,快逾闪电,显然是腕力惊人。

尉迟俊想不到他出手那么快,已经不能闪避,身子后仰,哪知那鞭梢如影附形,向下一弯依然直刺双目。尉迟俊躲不过,只好倒地改用地躺鞭法,朝前一滚“横扫千军”砸向那人双足。

那人马鞭像一条灵蛇般下卷,卷住尉迟俊铁鞭中腰,用力一带,尉迟俊铁鞭脱手飞出,抛入河中。左脚尖一点,点中尉迟俊胸前“檀中**”,尉迟俊立时闭气昏厥。那人右脚再起,将尉迟俊高高踢起,直向河中飞去。

这几下如电光火石,一气呵成,令人目不暇接。待得反应过来,尉迟俊已至河心,众人一声惊呼。

想那尉迟俊也非庸手,将门之后,乃祖尉迟恭威震天下,一条铁鞭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想不到在这人手下竟连三招都过不了。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白影掠波而过,飞至河心,探手一抓,拎住尉迟俊腰间丝绦,双足一点河心水波,冲天而起,落在桥栏石柱上,再一换力,倒纵而回落到岸边放下尉迟俊。这几下兔起鹘落,干净利落;人在空中,就像一只白色大鹰,飘逸从容。

直至白影回到岸边,诸人才看清竟然是那书生韩翊。

两岸敌我诸人俱是彩声轰起,连那为首之人也不由得大声赞了一句“好!”

为首那人手一挥,百余骑马一起冲上横桥,朝这边涌来,杀声雷动,骇人听闻。

李琬这边诸人,平日都是养尊处优,哪里见过这声势,有人吓得竟然尿在裤里。长孙如玉面色煞白,浑身发抖,话也说不出来。一道黑影箭一般冲出,直向桥心。李琬一看,原来是独孤晓寒。

独孤晓寒冲到桥心,也不说话,剑光霍霍,一口气刺出了十一剑。为首那人也不多让,脚步不动,以鞭当剑还刺了十一招,并且左手连攻了四掌三拳。独孤晓寒立处下风,险象环生。

李琬看了看章台柳,章台柳虽说还镇静但还是露出了紧张的神色;不觉向韩翊望去。

韩翊说:“不如让长孙公子护着尉迟公子和章姑娘离开,我们去挡一阵。”

李琬点点头,安排长孙如玉护着尉迟俊和章台柳撤退,,率手下卫士和韩翊向桥上冲去。

桥上独孤晓寒拼命挡着那人身上已有几处受伤,特别是后被一处甚重,嘴角挂着血痕,像是伤了内脏。但任然拼死抵住,毫不退让。

为首那人眉头一皱,似是对这拼命三郎的死缠烂打恼了,手一摆身后六名兵士跳下马来将他围在核心,这六名兵士都是手执长刀,进退攻拒严整细密,毫无破绽,显然是训练有素的阵法。

独孤晓寒左冲右突,始终突不出这刀阵,身上又添几处伤痕,眼看岌岌可危。

韩翊一展身法,当先掠至桥心,想要救独孤晓寒出刀阵,为首那人马鞭一挥截住了他,“想不到你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老子久未与人对阵,手痒得紧,今天正好过过瘾。”这几句话说着,手底不慢,抽、带、点、刺几乎是一个字一招,这句话说完,已经攻了二三十招。

韩翊被他截着,心切独孤晓寒,展开“赤手屠龙搏”以快打快斗了起来。李琬与手下二十几名卫士冲了上来想要过去救独孤晓寒,被对方马队一冲,便四处散落,首尾不顾。

为首那人缠着韩翊,被韩翊“赤手屠龙搏”攻得手忙脚乱,全力招架,却“哈哈”大笑,连呼“过瘾”。韩翊在急切间也拿他不下。

李琬原想救独孤晓寒,被骑兵一冲,挤到了桥边,又想过来帮韩翊拿下为首之人,被一名头领带四名士兵围在中间。

那小头领手提狼牙棒,挥舞起来,呼呼生风。

狼牙棒是一件极重的兵刃,长柄,前端形似棒槌,上有立钉,好像狼牙,故名。使用者都膂力超人,中者非死即伤。

李琬的折扇是极轻的兵刃,平时当扇用,儒雅风流。与人对阵,若单打独斗,可当盾、刀,攻守兼备。扇柄有机簧,十二支扇骨打出是极为厉害的暗器。可他面对的是一件重兵刃,便受制于人。他又不敢打出扇骨,怕再抵不住这沉重的狼牙棒。

那小头目将狼牙棒旋转起来,如风车般转动,棒上尖刺锋利,李琬不敢靠得太近,加上四名兵士掣肘,渐落下风。不一会腿上中了一刀,鲜血直流,后背被狼牙棒划了一下顿时衣衫尽破,血染红了后背。

桥上激斗几人,只有韩翊保持优势,但为首那人武功极高,似是塞外一派武功,特别是耐力极强。“赤手屠龙搏”手法凌厉,是百年前华山屠龙道人晚年将自己成名绝技“大擒龙手”揉合进了点**截脉,分筋错骨等一十七家独门手法所创而成,威力倍增。取名“赤手屠龙搏”,意为能赤手屠龙,可见厉害。

但那为首之人虽然竭尽全力,甚至负伤,也不让人帮他,只是让手下围住瞭阵。

独孤晓寒被刀阵困住,苦苦支撑。他已浑身是伤,越打心中越怕。这刀阵如此厉害,从未见过。他以前常常与人斗剑,负伤并不稀罕。但像这次被刀阵缠住,进退不能,脱身不得,只有这样苦撑沉下去,直至累死,越想越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