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千头万绪的根据地(1 / 2)

 世间能御剑者不知凡几,但能够御剑隔空杀敌者,少之又少。</p>

拂晓境可以利用炼化的兵刃进行御空飞行,但是这对御剑者本人有很大的限制。</p>

这类限制一般出现在体修身上。</p>

那就是兵刃踩在脚下时,体修的道术跟体术相比实在差得太多,所以很难在御剑时进行杀敌。</p>

除非那个体修另有法宝可以施展。</p>

那可不可以自己不站在兵刃上,直接驱使自己的兵刃毙敌呢?</p>

自然有体修尝试过这类法门,极难。</p>

难就难在兵刃远离之后,操持者很难维持元气和兵刃之间的相互联系。</p>

所以将兵刃丢出去,丢得近了,力道小,丢得远了,收不回来。</p>

萧渐离当日利用奔雷箭一举击杀自己两名同伴,那是因为他的本命神通乃是因果,意思便是,他只要预先设定好自己的果,那么中间的那些因会用人比较难以理解的方式出现。</p>

所以才会出现神奇的箭矢拐弯现象。</p>

可眼前这个操控利剑在半空好似游龙飞舞……</p>

木沐看了看刚才握剑的苏奴儿,不,一定不是这个小姑娘。</p>

木沐又看了看李素瑾,难不成是她?可她连施展本命神通的道诀都没有捏……</p>

“是……是擒金诀吗?”</p>

李素瑾点了点头。</p>

“是……瞬咒和擒金诀吗?”</p>

李素瑾又点了点头。</p>

木沐咽了口唾沫,下意识就抱了抱拳。</p>

曙光境木沐当然见过,自家宗门长辈就有曙光境。</p>

可是双本命神通的……</p>

祖坟冒青烟了吗?</p>

李素瑾没在意木沐的态度转变,随意的挥了挥手:“快些去吧,记得见到他了,告诉他别直接找我兄长,我会在明月楼等他。”</p>

说完后,李素瑾的面色有些发苦,显然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元气流转有些不畅,急需静坐调息,木沐则是直接告辞离去了。</p>

李素瑾身上的伤势已经有许久没有发作过了。</p>

不过没发作并不代表痊愈。</p>

聂铮准备了不少蓄元符,它们的作用是在使用小白身上的符刻时,可以利用蓄元符催动,不必使用自身元气。</p>

其目的便是希望李素瑾能够尽量少的调动元气。</p>

然而真到危难时刻的时候,人们第一反应还是使用自己最擅长的御敌方式。</p>

李素瑾这一次没有全身僵直,还是多亏前些日子能够安心静养。</p>

至于后面的路途……</p>

李素瑾也略显迷茫。</p>

围绕着许晴鸢布下的这个局,必然会牵动某些势力主动参与进来。</p>

虽然说自己只要默默跟着便好,但身在旋涡旁,很难不被牵绊进去,更何况……还是在目前这种两国战事已起的尴尬局面之下。</p>

李素瑾的调息很快,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p>

如此情形,不可能让自己完全恢复,只能让自己尽量舒适一些,后面再寻机会慢慢调养了。</p>

稽仙司等人出发已久,若是再迟一些,很可能就要追不上了。</p>

李素瑾和苏奴儿一骑,白凌波和小白狐一骑。</p>

架着从辽兵那里缴获来的两匹快马,在这深秋罕见的烈日下,快速朝南驰骋而去了……</p>

……</p>

秋日中,这样的烈阳往往代表着第二日的酷寒。</p>

大雨瓢泼,迷人双眼。</p>

都是寒风凌冽,如刀一般在不停的切割着人的肌肤。</p>

木沐正在御剑沿着太行山脉向北行,沿途看着很多紧裹衣衫的难民,心情沉重至极。</p>

这样的天气,没办法生火取暖,若是没有一个避雨之地,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p>

木沐看了看身上被雨水不停击打的传声符,心中同样惴惴。</p>

如此大的风雨,这道符篆……还能用吗?</p>

风雨愈发大了。</p>

木沐一直在向北前行,根据李素瑾所说,聂铮那一波人,肯定不会有那么快的速度到达南面,而他们……似乎是要在太行山中寻一处落脚的。</p>

这里如此多山,哪一座呢……</p>

忽然间,木沐听到了些许嘈杂声。</p>

那是有人在争执。</p>

“……现在最主要的,是定基调,我们这里有几万人,劲该往哪里使才是第一要务。”</p>

“那样和奴役百姓有何区别?”</p>

“自然有区别,人是有惰性的……”</p>

木沐低头往下方一看,那里确实有许多人,纷纷躺着,七零八落的,一动不动。</p>

显然,并不是活人……</p>

木沐瞬间将手覆盖到了传声符上,顿时符力通过他的手掌脉络,以一种奇特的形式将对面的嘈杂传到了他的脑海中。</p>

木沐弱弱的说了句:“安叙?是不是安叙安无语?”</p>

顿时那里就有一个声音传来:“嘘……大家静一下。”</p>

这是安叙的声音。</p>

“你是?”</p>

“我是木沐,这是李前辈给我的传声符。”</p>

……</p>

木沐赶到的地方名叫锦山。</p>

这里地处石门县正西侧大约一百六十里的地方,是太行山中一处闻名遐迩的所在。</p>

恰好处在晋冀咽喉,雄关险峰众多,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p>

它以碧湖、茂林、奇峰“三绝”闻名,可谓是奇、秀、雄并存,幽、静、险齐聚。</p>

木沐目前所处的地方叫做丹蹬云梯,这里有两条登山道,一条叫青云梯,一条叫壮志路。其中青云梯最近,但也最陡,丹蹬层迭,直抵山顶。</p>

聂铮这一行人位于半山腰一处叫做避水珠的地方。</p>

在那里有一处沟涧,上方有一块彩斑斓的圆形巨石,是传说中的“避水神珠”。</p>

而它,也确实有避水的神效。</p>

如此大雨浇在上方,雨水很神奇的就从两面流淌而过,下面仅仅略微潮湿,地上更是连处小水洼都没有。</p>

聂铮这一行人大约有两万人。</p>

其中戍边军不到八千,其余都是保定百姓。</p>

他们早在两天前便到了。</p>

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安葬卢承林,然后便是修建各类遮风避雨的安身之所。</p>

山林中植被丰富,有戍边军相助,搭建一些简易的屋棚也很快。</p>

只不过当真遇到恶劣天气时,这些屋棚就顶不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