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气势汹汹(1 / 2)

 因为天灾相连,生存本就艰难,没了秩序,一些“刁狡之徒,铤而走险”,弃良为匪,百姓深受其害,寄望于征粮收税的官府,但此时的官府已成酒囊饭袋,于是匪患日甚,也有农民被土匪祸害,伸冤无门,只好自己拉杆为匪以报私仇……c

由于官方剿匪力量如军警对匪患无力剿除肃清,地方治安得不到保障。各地绅民和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得不自行组织起来,倡办组建民众自卫武装以自卫。

杨家便是在庞百川的建议和组织下,抓住了这样的机会,以保境安民为号召,组织起武装团体联庄会,也就是民团。杨家不仅是倡义者,还陆陆续续对所组织的民团进行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使得民团武装的组织渐渐完备,器械渐渐齐全,规模也是与日俱增。

由于民团对地理环境的观察、险要据点的选定,多能得心应手,所以在他们所熟悉的环境里防御土匪进攻,帮助官军进剿土匪,也最能发挥其自身优势,取得游击或防御的最佳效果。同时由于其地缘性和血缘性特征,使其能够在一定的地区和时间内,团结宗族和乡里之人,基于“保乡卫家”而持同仇敌忾心理,能够强化邻里百姓共同抗敌的意志,从而形成一定的凝聚力。

古城县志记载:民国十八年夏五月,高瘸子(绰号攒天子)纠众四五百人进犯曲龙镇,每庄派款若干元,违即往攻。杨家抗不纳款,召民团以战。贼遂率众围攻,围中民团用抬枪、快枪竭力抵御,贼死伤甚重。越日,贼复纠合徐五和尚、李小音三百余名来攻,民团奋勇抵御,不敢稍有懈。三日后,与贼白刃相接,战于曲龙镇东南路家屯、毛家庄,民团及周围众百姓奋起,与匪血肉相搏……

杨国权的父亲就是在此次抵御土匪的战事中受了重伤,虽经多方医治,身体还是垮了下去,终于早早去世的。换句话说,杨国权的地位和影响其实也是他父亲和庞百川等人用鲜血打出来的。

虽然杨国权并不想过早与日本鬼子发生冲突,但要麻木不仁地坐视同胞被残杀,他却做不到。而且日本人等于是欺负到家门口来了,如果他装聋作哑,威信将大大降低。而且,相信过不了多久,杨家大少爷卑躬屈膝,象狗一样讨好日本人的传言便会不胫而走,人人得闻了。

郑老成和女儿也被枪声吓了一跳,身后是鬼子,堤坝上是几个荷枪实弹的伪军,他们在堤坝下的浅水中傻愣愣的站着向上看,显得无所是从,进退两难。

杨国权已经认出了郑老成,又打量了一下他旁边的女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瓜子脸,细长的眉毛,微微上翘的鼻子还留着一丝孩子气的天真。她已经梳起了单辫子,不过单辫不长,象条粗麻花。大约是身体长得太快,又没有合身的衣服,身上穿的蓝粗布印花布衫,显得又窄又小,手腕和脚脖都露在外边,黑里透亮的眼睛里满是惊惶和害怕。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让他叫上郑老成父女,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了。他凭着本能和义愤救人,并不奢望别人叩头作揖地感谢,他只想做到尽量问心无愧。

“走,到码头。”杨国权环顾了一圈手下,用力一挥手,大声说道:“子弹都上膛,跟我去会会日本人。”

没人吭声,互相瞅了瞅,这些人显然缺乏和日本人对抗的心理准备,一时不知杨国权要干什么?

“他妈的,都哑巴了。”肖四瞪起眼睛骂道:“你们吃谁的,喝谁的,领着谁的钱?少爷说什么,咱就干什么;谁敢惹少爷,咱就跟谁拼命,这他妈的都搞不明白,还混个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