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人 祸(上)(2 / 2)

南洋的混战虽然激烈,但对赵国本土影响有限,赵抗更担心的,是敌对势力对赵国的渗透。首先是各大宗教,本来赵国已经基本禁绝了宗教,但是如今赵国迭逢大灾,百姓都处在惶惑不安之中,急需精神上的寄托,而这是一个小小的武庙所无法满足的。比起祭拜英雄来,佛教等成熟宗教对百姓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在如今的非常形势下,赵抗已经无法再用暴力手段进行压制了。

但是如果轻易就让步的话,那些宗教人士只会得寸进尺,进一步扩大传教范围,甚至将官府中人也卷入其中也是大有可能的。再考虑到赵国与宗教界一向势同水火,如果任其坐大是很危险的。赵抗苦思良久,终于拿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首先,他放开各大宗教在赵国传教,但是所有信徒还是必须在官府进行登记,以利于控制。而且这样一来,宗教势力就自然得分成了强硬派和妥协派,赵抗只需集中力量对付强硬派即可,甚至还可以对妥协派进行拉拢和收买,比起一竿子打倒一片要容易得多。

然后,赵抗及各级官吏都增加了拜祭武庙的频率,以增大其影响力。要知道,君主的行为喜好对其臣民有着巨大的示范作用,正如赵抗喜欢穿素衣,淡水一带就少见染坊。有他们这些上层人物带头示范,百姓中相信武庙有灵的比例一定会不断增加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举措是,赵抗将依附军队而存在的宣传队组织独立出来,成立宣传部,陆游成为第一任宣传部部长。赵抗希望依靠宣传工作来对抗宗教对民众的影响力,而且还可以引导民意,以配合赵国的各项制度举措的推行。宣传部的成立只是赵抗对内阁改革的一部分,包括宣传部在内,赵抗新设了三个小部,另外两个分别是情报部和后勤部。情报的意义就不用说了,设立情报部本来就是早晚的事。而由于敌人对破解“蝗群战术”越来越有心得,赵军对后勤的依赖也迅速加大,专设一部以加强后勤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后勤部在和平时期,还同时负责境内交通运输的管理,到战时才会暂时将其移交给农工部。

在三小部设立的同时,新的内阁制度也建立起来,分为和平内阁与战时内阁两种情况。和平内阁也就是原先的内阁形式,赵抗前不久已经正式让虞允文开府,和平内阁向开府相国虞允文负责,而虞允文再向赵抗负责。六部部长有权撤换其除副职以外的其他下级官吏,而虞允文有权撤换六部的正副部长,赵抗则可以撤换相国,并授予其组阁的权力。而那三个小部则直接对赵抗负责,平时不参与内阁决策。但是一旦到了战时或者像这次的大灾难时期,战时内阁将会取代和平内阁的功能。战时内阁由三小部与六大部中的海军部、陆军部和财政部三部组成,因为外交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外交部只是按命令执行,并不参与战时内阁决策。战时内阁向总参谋部负责,而总参谋部的构成有了重大改动,由身为君王的赵抗、开府相国虞允文以及一名军方代表组成,实际上完全是控制在赵抗手中的。这也是正确的选择,战争时期玩分权,一般来说会死得很难看。

在赵抗三管齐下之后,虽然各大宗教还是成功在赵国扎下了根,但是并没有脱离赵抗的控制,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依靠着虞允文的努力,他将赵国对宗教放开的无奈之举说成是有意为之,赵抗的威望便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