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蒸婴(1 / 2)

 婚后,谷秋的生活复杂起来。.尽管他大多时间住在山上,为了应付村里的闲言碎语,他每隔几天在家里住一晚,避免朱男丫被人指指点点。朱男丫偶尔住在山上,影响到他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卫生所工作越来越繁忙。他的大把时间被这些杂事占用了。

按照以往惯例,每逢周日谷秋在卫生所坐镇。这周日也不例外。

“小秋,小秋……”随着急促而紧张的叫声,民兵队长石元气喘吁吁抱着一个婴儿冲进来。“快看看,他快不行了。”

婴儿刚出生不久,全身发紫,肌肤有斑点,已经到了气若游丝的危险边缘。谷秋当机立断给婴儿打了退烧。此时,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

“大叔,是谁家的孩子,怎么拖延到现在才来?”

“不知道。我去公社回来时河边捡的,可能是上弯村人丢弃的。小秋,孩子怎么样?”石元拭去满头大汗,“我发现孩子烧的很厉害,哭不出来,很不妙,顾不得打听是谁家的孩子,一路跑来的。千万要保住孩子的命,他是一条生命啊。”

“先退烧,结果如何我也不敢肯定,但我会尽力的。”谷秋迅速写了张字条,“大叔,我需要这几味药材,你把单子给丫丫,让她带几个人到山上采药,越快越好。”

“好,我马上去,哦。单子上的字丫丫都认识?”

“应该可以,不懂的字她会找叶子帮忙。”

“知道了。”石元急急忙忙离开卫生所。很快地,朱男丫叫了几位村里的小伙子上了奇峰山,叶子也帮忙采药。

“这是什么病?”谷秋一边观察婴儿的情况,一面翻阅孙医生留下的医书。退烧针效果有限,婴儿还在危险中,医书中找不到类似的病例。首次遇到这种情况,谷秋几乎束手无策。尽管他对卫生所不上心,但经常有人来看病,久而久之孙医生留下的书他翻看好几遍了,虽不能耳熟能详,常见的病他能应付。今天,难住他了,迫使他认真研究医书。

“小秋,石大叔去上弯村打听孩子的情况,他让我过来帮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一身军装,精干健壮。他叫朱建兵,两个月前从部队复员回家。按辈分朱男丫高出一辈,他的叫朱男丫姑姑,理所当然叫谷秋姑父。“有什么要我做的?”

“有,”谷秋正需要人帮忙,“准备一口大锅支在院子里,备好干柴。另外,我要一个蒸笼,最好是竹制,密封性好。没有竹制蒸笼,木头的也行。”

“我马上去准备。”朱建兵匆匆走了。十多分钟之后,他带人在院子里支起大锅,准备好柴火。“小秋,蒸笼都达不到你的要求,朱三叔他们决定赶做一个。时间来得及?”

“如果他们采药之前做好,时间来得及。这样,我画一个图,你让三叔按照图做一个。”谷秋匆匆画了草图,“做一层就够了,但高度是普通的两倍,盖子要开个口子。”

朱建兵立即打发人将草图带走,不禁道:“小秋,你这……稀奇古怪的,弄得大家糊里糊涂。我在部队几年算是有点见识,同样不明白你要干什么。”

“婴儿体弱,高烧不退,退烧针没效。我想用蒸馏法试试,也许能退烧。”

朱建兵不明白蒸馏法,干脆不问了。他早听说这位小姑夫很不简单,在村里是小有名气,颇受人尊重。他听后一笑置之,也没放在心上,无非是懂得一点头痛脑热的法子,对于像他这样见过世面的人而言,深刻体会到坐井观天的含义。不过,现在谷秋的一系列举动,他闻所未闻,颇感奇怪。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一者关心婴儿的命运,希望谷秋能妙手回春;二者谷秋即是锅有事蒸笼的,好像要蒸馒头似地,谁不好奇呢。

几个小时后,朱男丫与一帮村里的年轻人背着几篓的草药赶回卫生所。谷秋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草药丢进大锅,朱建兵早以点燃柴火。

“蒸笼来了。”有人抱着特制蒸笼赶到卫生所,“小秋,是不是放在大锅上面?”

“是的。”谷秋交代朱男丫,“水烧开后火不能太大,要用慢火熬。时间半小时。”

“我知道了。”

室内,叶子一瞧走进来的谷秋:“有把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