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月下秋水(1 / 2)

五福临门 紫芋 0 字 2021-08-26

 >第二十章月下秋水

“哎呀,真是可惜。()今天正是开曲日哪!”

才走到在翰林院门外,便听到了孙达的叹息声,遗憾不能够去看擂台。

罗清凤的脸上有了笑意,这几天不见,还真有些想念孙达的聒噪,掀开了帘子,走进去,接话道:“不过是以琴会友,想来都是琴曲,孙姐不是不喜欢听琴么?怎么这么有兴致?”

“你怎知道我不喜欢听琴,美人听琴,我自然是喜欢的!”孙达甩着玉佩说着,她今日装扮得十分齐整,官服之外还特意多坠了两个玉佩,一副有钱人的派头。

“喜欢也去不成,除非倒换出假期来,否则还是要老老实实待在这里的。”罗清凤毫不犹豫地点出事实,却没有看到孙达沮丧,她反而还笑得很得意,说:“怎么去不成了,我自有妙法!”

罗清凤疑惑地看了孙达一眼。却也并不发问,能有什么妙法,擅离职守可是罪。

孙达的妙法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见到了,她竟然早早安排了一辆驴车在外,趁着中午吃饭的时间,加速赶车,去往擂台观看。

罗清凤一时不防,也被拉上了车,从上车的时候就开始担忧赶不回来,连孙达提前准备的干粮都没心情吃,只把车夫反复催促。

“我还说我已经够心急的了,没想到君玉比我还着急,放心,我早打听好了,这会儿定还有人在,不会误了的!”孙达搭着罗清凤的肩膀,笑着说。

谁担心这个了?罗清凤偷偷翻了一个白眼,却也不争辩。

擂台是临着河堤的,此时堤上人少了些,也是,听琴曲而已,未必一定要靠近,这会儿的琴弦虽然声音不是很大,但这擂台的设计得太好,利用了扩声原理,能够把声音传得很远。河堤两岸,多有酒楼茶楼。坐在那里听曲也就是了,还有不少人在月明桥上站着听,听琴赏景,也是雅事。

台子搭好之后,罗清凤便来看了一回,那会儿为的是弥补自己没有时间观看擂台的遗憾,意外发现了擂台的设计巧妙,暗自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想过在这台子上弹琴是怎样的一种享受,遗憾不能感受,而现在么……

有一男子正在台上弹奏琴曲,素衣墨发,随风翩然,容颜俊美,神情淡然,仿佛随时都会羽化而去,琴音飘渺,果是古韵。

罗清凤学琴的时候就曾经专门对比过古韵和今韵,两者的不同绝对不仅仅是琴上多了几根琴弦那样的简单,还有曲风,大不一样。古韵讲究的是一种意境,总共七根琴弦,能够奏出七音,用这七音的组合模拟自然音色,借以表述心境,最是难得。

堤上还有人在,驴车不能太靠近,孙达索性赶了车夫下车站在一旁,自己站在车辕上观看远处,摇头晃脑的似乎也沉浸在古韵之中。

“春水为韵,秋水为神。这一曲《秋水》深得古韵精髓啊!”

一曲毕,有人点评,台上男子拘谨点头,唇角平舒,似在浅笑。屹立姿势犹若高山之雪,多有冷傲之色,然而那舒展的眉眼却如春水含情,柔和了冰冷。

古韵有四名曲,其一便是《春水》,春意潺潺,融冰为水。自上而下,随水而绿。曲意中多有盎然生机,又含春风拂面的柔和亲切,活泼跳跃,算是比较欢快舒心的曲子。

其二为《夏花》,夏荫为凉,夏花为暖。其中最难表示的便是暖而不炎的夏花是如何灿烂多姿。

其三为《秋水》,常有言说春水为韵,秋水为神。说的便是能够弹奏好秋水意境便是解了古韵精髓。

其四便是《冬雪》。同样重意境,却比《秋水》更好表示,沉稳古朴,苍茫辽阔便可以了,无需许多变化。

“这人便是那个……”罗清凤想要问却哑言,听到传闻的时候她压根没有注意听名字。

“这吕乐竟然把琴弹得这样好,难怪敢自称琴艺大家了!”孙达听不出琴的好坏,也一向不喜欢古韵,但听到别人的评价也知道是好了,拊掌而叹,大有逢知己之感。

“吕乐么?倒似天生是弹琴的。”罗清凤嘟囔一句,伸手挡住了孙达的视线,“好了好了,咱们该回去了,再不回去,可就迟了!”

孙达恋恋不舍地收不回目光,罗清凤硬把她拉进车去,招呼车夫上来赶车回去,孙达却还把车帘掀开,脑袋探到外面,张望不止。

那吕乐如众星拱月一般被众人包围着走下台子,继而又有人上去弹琴,琴声闲闲。却是今韵,透着一种漫不经心的味道,罗清凤一时好奇,也回头去看,台子上,一个娇小的身影端正坐着,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笑,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