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别有所求(1 / 2)

 看得出吉安的人对于这款发动机的满意程度,因为在开始时双方对必要的数据有所沟通,所以现在也不存在一些配合上的问题,林氏一型的出现也打消了吉安汽车自己生产一款发动机的想法,事实上,林佑存的记忆中就有过一段这样的故事:李书在满华夏寻找发动机不着之后,自己生产了一款发动机,不过性能方面虽然根据他们自己报的参数是达到了世界一流,但根据使用者比较,还不如另外一款国产发动机,当然,后来吉安汽车也成功的收购了那一款外国品牌汽车……

只是这次事件有所改变,不知道在购买了林氏一型发动机,满足了自己生产高档车的要求后,吉安会不会再收购那外国品牌,不过依照林佑存的想法,多半是会继续收购的,到了现在这个情况,吉安汽车已经停不下来,这次收购的背后多半有了国家的影子,国家需要这些工业技术以及工业生产线,多半那些发达国家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在收购上起了反向作用,只不过汽车工业并不是太机密的行业,在经济危机的压迫下还是会同意。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谈判,双方的底牌都已经摆在了桌面上,任何一丝对自己有利的举动都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双方对这次谈判也是相当重视,不过也许是为了表示自己不那么迫切,两边的谈判人员都不是自己能拍板的人物,吉安汽车李氏叔侄都没有参加,而林氏机械这边的姐弟俩也没有上桌,两边的谈判桌上都是一些中层干部。

双方的谈判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李童天天给林小雨送玫瑰花,怎么都阻挡不住,而第二天谈判桌上的林氏机械必定会提价,原因就是因为董事长不高兴,不太愿意做生意,很正经的一次谈判被谈成跟小孩子斗气一样,不过双方都知道这是表面现象,只有达到双方共同的底线时双方才会停下来。

不过这没林佑存跟李书什么事情,尽管两人才是最终拍板的人,此时两人正在夜总会里面享受美女的服务,当然这是林小雨极其反对的,可林佑存根本不在乎她的看法,没奈何也只能无可奈何。

看得出李书对林佑存很感兴趣,也许在他的眼里,林佑存很有他年轻时的样子,看上去挺清秀,但办事情干净利落,一次性裁员这么多人在国外企业很是正常,但在国内,特别是西北这样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方,几乎引起了所有媒体的关注,只是他根本就不理会外界的反应与压力,干事情很自我,这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李书自己也是靠这种自信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百亿家财,看这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居然有一种英雄相惜的感觉。

特别是最近接触的几天,林佑存给了他极其深刻的印象,用林佑存自己的话来说:世界上的人分两种,该得罪的跟不该得罪的,该得罪的不惜撕破脸皮也要得罪,不该得罪的热脸贴冷也不去得罪。这里面包含的是林佑存的生活方式以及态度,从林老爷去世到现在,别看得罪的人几乎超过见过的一大半,可不该得罪的人一个也没得罪,李书很赞成这种处世方式。

五彩颜色的灯很幽暗,照在白花花的大腿上起了一层朦胧,让人看不清楚现实。红色的酒红色的唇充满着诱惑,不过眼前这两个男人比较木头,李书很喜欢这种有暴发户嫌疑的生活方式,美女和酒本来就是生活最好的补充,可他一直很克制自己,不会在这些地方左拥右抱,就像在红尘中历练一样,而林佑存更装,他好象只是对这个好奇,就如同从来没见过一样。

两个搞工业的人谈论的话题自然是工业,李书是中国工业的见证人,他从从事工业方面的工作到建立一个汽车工厂,可以说最近工业的发展史他一清二楚,而林佑存对未来工业的发展预判让李书折服,两人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样子。

“我原本也是凭借着一腔热血进入的机械行业,后来遇到的挫折就不用多说了,工业机械发展不起来,与材料有关,与工艺有关,与人的思想意识也有关,有一段时间我甚至特恨现在的制度,认为是制度阻止了工业的发展,没有好的制度来保护人才,没有好的制度来研发科技,不过到后来,我站的位置越高,想的也越多,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九十年代以前是没力去追求,九十年代以后虽然奋勇直追,但落后太多,加上国外对我们的控制,华夏只能走买进技术,然后重点研究翻新的工作,其余的研发工作我想只能得民营企业真正状大之后才有可能百花齐放,那个时候才是机械行业的春天。”

李书的言语很是感慨,在有心思收购一家国外品牌后所遇到的情况让他愤怒不已,也就对国内工业体系的状大很是渴望。在林佑存的印象中,他是一个资本家,为了追逐利益会耍一些小手段,但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实业家,他与跟他同一类的人,才是华夏工业强大的基础,只有他们一类人强大了,祖国才能真正的说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