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计较(2 / 2)

大明新时代 法布**** 0 字 2021-08-23

“查泰,你的货卖得怎么样了?一定赚了不少钱吧?”同日,高建修在珠江渔家的一个包厢里,款待暹罗商人查泰,也就是今年第一艘进入澳门港的番船船主。

查泰是暹罗人,而暹罗是大明十五个正式藩国之一,藩国商人可以拉货进入广州交由政府指定的商行交易的。而葡萄牙人虽然进入大明一百多年,但是很遗憾,没有取得大明藩国的资格,所以他们在理论上不能进入广州。万历八年到崇祯四年,澳门的葡国商人虽然能在广州参加交易会,但是除了交易会场,他们得在船上过夜,作为权宜之计。

而英国佬去年撞大运了,因为高建修的调解,第一次跟大明打交道除了受到愚弄后开了几炮外,其他地方表现得十分的恭顺,所以竟然成了大明的藩国,有资格进入广州贸易。这也是澳门人记恨高建修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本上卖完了,还剩下一点,过两天再去卖。这次比预计的要差一点,三十六行的人刻意压价,我这一船货本来按照正常的价格,应该有九万多两银子,可现在只有八万多两。不过也不至于亏本。”查泰对高建修非常信任,觉得他是大明唯一一位正直无私的大官,所以对于商业机密没有守口如瓶。而高建修给查泰船只征税的时候,确实没有贪污做假账,因为当时自己还要作秀给郑海道他们看。

查泰口中的三十六行,是市舶司准许统一购买外藩来华贸易的货物并出口给外尚的商行,也就是他们有进出口dai理权。

三十六行,高建修早就想收拾他们了。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毕竟自己还没有完全控制市舶司,如果三十六行**自己,这海外贸易就要瘫痪了。

“查泰啊,那你可要买些货品回暹罗,总不能空着船拉着银子回去吧?”高建修继续问道。

“当然要买啊,大明的物产,天下最好。我要买生丝、丝绸、瓷器、砂糖等等。这些东西在阿瑜陀椰城(暹罗首都)能卖个好价钱,利润比自己运货到广州还要高。”

买来买去就这几样东西,高建修在心里腹诽道。不过,就这几样,就足以让大明笑傲天下了,大明物产,那才真的是物美价廉,高档质量,中低端价格。

“对了,查泰,你们暹罗现在大米价格怎么样?折算成银子,一石米价值几何?”高建修知道历史上满清曾经大规模从暹罗进口大米。而在明代,很少有人进口大米。这些年来,大明灾荒不断,到了崇祯十年以后,更是连年旱灾蝗灾,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另外,高建修觉得自己控制澳门粮食供应,澳门葡人可能会从中南半岛进口粮食,自己可要打听好行情。

“大人,我暹罗大米价格比大明要便宜不少。但是如果从暹罗专门运粮食过来,价格也就相差不多。现在暹罗大米一石也大概是一两银子一石。”查泰恭敬的回答道。

“不对吧?我去年从商人那里打听,暹罗大米也要一两二钱银子一石啊。”高建修不解的问道。

“那是前几年的价格,当时由于发生了旱灾,加上跟缅甸有军事冲突,所以粮食价格高居不下。这些年,国王励精图治,在湄公河流域开辟了大量良田,跟缅甸也和好了。所以粮食开始丰收,价格一年比一年低。随着湄公河流域良田的增多,以后价格还要低。去年是一两银子一石,今年有些地方只要九钱银子了。”

现在全国粮价都在一两五以上,过几年都要三四两以上了。从暹罗进口粮食,看来必须开始了。因为崇祯十一年,全国性干旱日益严重,自己要储备粮食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