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白马寺(1 / 2)

 张道陵创立道教,自此道门在南瞻部州以另一种形式出现。</p>

而佛门那里,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p>

在张道陵转世约三十年后,汉明帝梦到一周身佛光环绕的菩萨,称西方有度世之法,可以化解天下灾难。</p>

梦醒之后,汉明帝对此深信不疑,认为此乃启示,遂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西方求法。</p>

此时,西方也出现了许多国家,在那竭国与东方、即花果山治下频繁交流的状况下,西方诸国比起千年之前,也要兴盛了许多。但由于西方诸国错落凌乱,数之不尽,故而只被称作是“天竺”。</p>

蔡愔、秦景等人,远赴天竺,一直往昔,直到去到了弥勒净土,在大月氏国,遇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的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p>

永平十年,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p>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p>

</p>

此时,黄老道、方仙道等道门宗教在南瞻部州甚得人心。佛门为方便布法,借托道教,言及佛法乃是昔年老子与苏子西出函谷时,化胡为佛而生。如此即算得上是道门的一则分支,由于其教义也广为接受,一时,在南瞻部州也得到了不少信仰。</p>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p>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自此,佛教也第一次传入到了南瞻部州。</p>

但此时的佛教,借道门之势入主,虽然是得到了苏寻的认可。只是如此之方法,成势过小,只相当于一则分支,占据的势力并不庞大,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放在眼中。</p>

最终,在东汉末年时,董卓篡权,被联军围攻兵败,退至长安,临走之前火烧洛阳,白马寺亦被烧荡殆尽,此话暂且不提。</p>

且说在白马寺建立一百二十年后。</p>

岁月悠悠,天象平定。</p>

虽然,此时东汉也已经由盛转衰。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越发黑暗动乱。</p>

不过,百姓生活虽逐渐变苦,却还并未达到极限,南瞻部州的众生,还得以享有数十年的安宁。</p>

而在这个时刻,在三界仙神变动之际,金蝉子,也迎来了他的第十世。</p>

洛阳,白马寺。</p>

一个身穿锦澜袈裟的老和尚,正在念诵佛经。</p>

天空遍布阴霾,将日月星辰都遮住了,虽是白天,却身为阴沉。</p>

忽然,老和尚念经的声音中断。与此同时,一个身穿白色僧袍的青年僧人出现在他的眼中。</p>

这僧人相貌穿着白色僧衣,相貌清秀,目光却含有着几分锐利之色,他乃是白马寺最杰出的弟子,法名玄奘。</p>

不错,他便是金蝉子的第十世转世。</p>

在原本的历史上,金蝉子十世轮回,当转入到唐朝。</p>

然而由于人道确立,并且西游人选的基础也早已经奠定了,因此,佛门却并不想再多等五百年了。随即,在经过商议之下,原本应当是五百年后开启的西游之事,却提前了足足五百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