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弹劾(2 / 2)

宋时雪 雪山飞机 0 字 2021-08-21

不过今日虽不是朝会,但赵佶的心情却是异常的愉悦、舒畅。</p>

赵佶继位已近一年了,心情从来没有像今日如此愉悦,原因就是此时太后向氏已撤去珠帘,没有继续“垂帘听政”了,已经完全归政于赵佶了,自己安居慈宁宫养病。</p>

向太后归政的理由当然就是病体日渐沉重,不过这并不是向太后归政的主要原因,向太后归政的主要原因就是赵佶此时早已是年过二十,早已为成年人了,随着赵佶年龄日长,早已具备了亲政的条件及能力。若向太后此时仍是行“垂帘听政”之举,必将会与赵佶产生尖锐的矛盾与隔阂,甚至也许还会引发激烈的冲突。</p>

在向太后归政之前,朝廷当中已经有了不少非议,已经有言官上书,称太后摄政为不善之举了,再加上向太后本就已年老体弱,因此就在此时归政于宋帝赵佶了,自己也好安心养病。</p>

此日,首次亲政、心情愉悦的赵佶对群臣说的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呼吁臣僚士庶直言进谏,同时,宣布所有事情都可以提出建议,包括他自己的缺点、朝政、左右大臣以及朝廷的情况。赵佶还承诺,建议被采用会得到奖赏,即使所指责内容不实,亦不受责罚。</p>

“陛下,臣有本奏!”诸宰、执奏事毕,右谏议大夫陈次升出班奏道。</p>

赵佶见立刻就有人捧场,心中还是颇为高兴,于是点头道:“陈卿家有事请讲。”</p>

陈次升闻言持笏奏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礼》云: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魏国公赵沆为我太祖血脉,为皇室宗亲,可开封府府衙左厅判官李三坚居然带人持器上门生事,并砸烂府门,此为我圣朝前所未有之事。李三坚身为掌刑之人,同时也是我朝新科状元及第,却知律令而违律令,知礼而不守礼,违逆君臣之道、君臣之礼,</p>

此罪决不可恕。李三坚为刑官如此,辜负了陛下之圣恩及万民之望。”</p>

赵佶及其群臣听闻忽然有言官弹劾李三坚,顿时就来了兴致。</p>

赵佶来了兴趣的同时,心中还有些恼怒。</p>

李三坚何人?行晋新科状元及第、开封府府衙左厅判官,均为新帝赵佶御笔亲点,同时李三坚为潜邸之臣,深为赵佶宠信,此时有人弹劾李三坚,使得赵佶心中暗暗恼怒。</p>

“臣亦有本奏!”陈次升开了第一枪,立马就有人跟上,有言官出班奏道:“臣闻李三坚经常出没于酒楼、酒肆之中,此违背我朝‘官员不入酒肆’之禁令,该当严惩。”</p>

宋时有着如山林的酒楼、酒肆、客栈等等,各种大大小小的酒楼、酒肆什么的遍布在大街小巷,但这里只能是普通庶民百姓享用,作为朝廷的官员是不能进这些地方吃喝的。就算官员进了酒楼、酒肆不挪用公费吃喝,也会被弹劾,轻者受到处罚,严重的甚至会被罢官免职的。</p>

宋确实有“官员不入酒肆”、“不得取食味于四方”之禁令,但这并不是明文之禁令,而是宋真宗朝时皇帝口头禁令,因此对于这个不成文之禁令,执行起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可以说也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无人追究,当然就安然无事,但真的有人拿这件事情说事,也是说得过去的。</p>

话说就因为在酒楼之中吃了顿饭就罢官免职,应该说是极为少见的。</p>

“臣与陈公所奏同!”</p>

“陛下,微臣亦有本奏!”</p>

“。。。。。。。。”</p>

随后一下子跳出来数名言官,纷纷揭露新科状元及第李三坚之“罪名”,在他们口中,李三坚一下子似乎就变成了一个大奸大恶、穷凶极恶之徒,恨不得将李三坚一棍子打死,并暴尸于荒野之外。。。</p>

此时昏昏欲睡的垂拱殿众臣均是一下子就清醒了,均是看着陈次升,想听听他们接下来说些什么。</p>

这些朝廷重臣是久历风雨,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一些明眼之人心中此时已经明白,事情决不是如此简单的。</p>

许多人的目光已经偷偷的瞄向了右相曾布。</p>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p>

话说李三坚不过是个六品官员,连排班上朝的资格都没有,怎能会引起堂堂右谏议大夫等人的兴趣?其必有所指或者其还有其他的目的。</p>

果然没过多久,众臣就知道了陈次升等人的目的了。</p>

陈次升顿了一顿后接着奏道:“李三坚乃是右相曾布所荐,其好恶不明、忠邪不判。好恶未明,则人迷所向,忠邪未判,则众必疑。曾布如此不问忠邪、善恶,任用心腹之人,岂能高居相位?”</p>

李三坚为开封府府衙推官虽为徐铎提议,但最后确实曾布举荐的,因此众言官纷纷就将目标指向了大宋右相曾布。</p>

曾布为“元丰”之人,而这些言官均为“元祐”之人,是反对变法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