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告御状(1 / 2)

 七月底的时候,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p>

皇帝前往崇安楼祭祀的时候,突然被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拦住了,告了御状。</p>

那人称自己是原望仙郡乐水县县令之子,称自己父亲并未受贿,被冤枉致死。他父亲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他告御状,便是想皇帝派人审理此案,还他父亲公道。还有一个关键点,便是他带来的状纸上,有数万百姓,按下血指印。</p>

状书字字泣血,那些血指印怵目惊心。</p>

皇帝收下状纸,答应定会派人审理此案。</p>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p>

望仙郡乐水县,乃是何地?</p>

那是长公主的封地。</p>

封地制度,是从前朝延续下来的。但是伴随着改朝换代,此制度有所改变。</p>

前朝的潘王,权势很大,享有封地的税收和军政权,就像一国之中的王。潘王的权势大了,野心就大,最终便是藩王作乱,前朝覆灭。有了前朝的经验,大周对此制度进行了改革,封主享有封地的五成税收,不可养私兵,还要受制于地方官。</p>

当然,能享有封地的极少,要么是立大功,要么是极其受宠。</p>

长公主便是后者。皇帝与长公主一母同胞,感情深厚。望仙郡大半土地,都是皇帝给长公主的封地,是最肥沃富饶,也是最靠近京城的。</p>

这望仙郡乐水县的县令之子来告御状,就显得有些微妙了。</p>

说是封主要受制于地方官,但是长公主不一样,长公主在望仙郡,几乎是一手遮天。</p>

京中的那些人都是人精,谁都不想牵扯进这件事里。</p>

皇帝和长公主关系那么好,掺和进去,很可能把长公主得罪了,长公主再向皇帝告个状,然后两边不讨好……</p>

长公主府。</p>

长公主的脸色十分难看。</p>

“这告御状的怎么回事?”长公主冷声质问道。</p>

下属将这件事讲了一遍。</p>

这人相当的刚正,一根筋。望仙郡加重赋税后,他却不肯征收,而拿出大周律令出来,与郡守对峙。这也就罢了,他还……</p>

所以便索性安了个罪名杀了。</p>

结果这一家子都脑子有问题,他儿子居然还跑来京城告御状。</p>

“是怎么让他来京城的?还跑到皇帝面前告御状!”</p>

长公主觉得很有问题,这人不过小小的县令之子,是怎么悄悄来到京城,还知道皇帝要去崇安楼,挑中这个时机,告御状的?</p>

她总觉得这件事蹊跷,会不会这人背后有人,针对自己?</p>

“陛下若是派出钦差去望仙郡,有些事就藏不住了。”长公主道。</p>

望仙郡是她的封地,她便是那一方的土皇帝,里面少不了一些违反大周律令的事。若是没捅到皇帝的面前也就罢了,那些事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这告御状的便相当于捅了一个豁口……</p>

她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头疼。</p>

“殿下,您别紧张,这件事没您想的复杂。您在朝堂之中那么多人,其他人不敢接钦差的任务,您的人去接,然后随便查一个结果,报给陛下就行了。”</p>

罢了,事情已经发生,确实只能想解决办法。</p>

长公主那么多女儿,那些女儿们,要么嫁给朝臣,要么嫁给皇亲国戚,盘根错节,许多都是自己的人。只要选一个自己人去做钦差大臣,就行了。</p>

长公主的脸色稍微好看一些。</p>

“殿下,流月公子来了。”门外,有人汇报道。</p>

那向长公主汇报的人,此时低垂着头,眼中闪过一抹蔑视。</p>

长公主身边有不少男宠,这流月是这几年里最得宠的。但是无论如何得宠,都不过一男宠。</p>

</p>

“殿下,下官告退。”那人道。</p>

长公主挥了挥手,那人便退了下去。</p>

……</p>

翌日。</p>

朝会之上,皇帝果然提出要选派钦差前往望仙郡调查乐水县县令之事。</p>

“陛下,微臣愿前往望仙郡审理此案。”</p>

“陛下,微臣以为李御史很合适,李御史曾在望仙郡为官,对望仙郡很熟悉。”</p>

朝臣们纷纷推举人,也有人主动站出来,想要承担此项任务。</p>

这几人,其实都和长公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余人不想牵扯进来,都缩着脖子,生怕被皇帝看到。</p>

唯有一人特别,便是刑部尚书乌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