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投掷不过山海关(2 / 2)

康应乾一脸震惊。

“前几日森训导官不是说,大人已经在和朝廷议和吗?”

刘招孙立即否定道:

“没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诌的。”

康应乾呆呆望向刘招孙,却听他接着道:

“你去见见王在晋,告诉其中利害关系,让他做中间人,协助咱们与朝廷谈判。”

刘招孙神色阴冷道:

“他的价值,就在这里,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着办。”

康应乾心里哆嗦一下,领命而去。

宁远经略府邸,康应乾一把扶住给自己行礼的王在晋,和颜悦色道:

“王经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书,又兼着辽东经略,官阶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礼,以免失了朝廷礼数。”

“你我皆是万历二十的三甲进士,老夫比不上王经略,今日能在宁远遇到旧人,可喜可喜!”

康应乾一见面就开始拉近乎,王在晋对这个康应乾一点印象也没有。

当年他是一甲进士,而康应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刘招孙的出现,这两个人不会有任何交集。

康应乾尴尬一笑:

“王经略前日奋勇杀敌,披坚执锐,为何突然就要归顺?”

王在晋不假思索道:

“彼时不知开原军威,冒犯平辽侯。而今才知开原战力无双。惭愧!惭愧!”

康应乾哈哈大笑:

“平辽侯这两日心绪不宁,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这议和之事交给你来做,将来平辽侯入关定鼎天下,也不会忘····”

王在晋擦了擦额头汗珠,一脸诧异:

“议和?前几日不是说,已经和朝廷谈好了吗?”

王在晋一脸茫然。

这可是他最终选择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应乾呵呵一笑:

“噢,平辽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选已经确定,便是王经略你,你回京师,负责与朝廷讲和。”

“什么?让老夫去和朝廷谈判议和?老夫可是辽东经略!”

王在晋愣在当场,心里把刘招孙康应乾祖宗十八代全部问候一遍。

“当然,”

康应乾补充说道:

“宁远城中那些总兵参将,平辽侯会说服他们,以后大家同心协力,有事情商量着来,不必像这次这样,上来就兵戎相见,杀得两边血流成河,让人扼腕叹息。”

康应乾口中的说服,不止是说说而已,对于那些不听话,不愿意合作的边军,平辽侯也不怕再多杀几个。

“王经略,咱们好歹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势,你应该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乱控制不住,陕西灾荒连年,已经开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开原军占据辽东辽西。”

康应乾说到占据辽东辽西,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向王在晋炫耀。

“大难将至啊。平辽侯,只是让一切提前到来。”

康应乾停顿片刻,瞟了眼王在晋,继续道:

“王经略忠君爱国,也要给自己和家人多留条后路。平辽侯入关是迟早的事情,如果你愿为平辽侯讲和,开原军可止步于山海关,给朝廷的塘报里,王大人可以自由发挥。”

王在晋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师时,常听言官骂辽东监军不知廉耻,今天,他才算见识到康应乾脸皮之厚。

说起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脸不红气不喘,还说自己读圣贤书。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辽侯刚痛失爱妻,心绪不定,或许明日下令屠城,杀光边军,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请尽快决断。”

说罢,康应乾转身离去,留下王在晋一人茫然失措。

这次边军援辽损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晋盘算着,如何才能在开原军的配合下,取得“山海关大捷。”

这样以来,他这个辽东经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进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