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2 / 2)

往生记 我我鱼 0 字 2021-08-20

由此曹长久有了一个较长的无任务时间,大概也就是三个月这样子,长久完成了自己梦想中的cpu大部分的逻辑设计工作。

而且由于样机的试制成功,长久以它为平台,写了一个模拟器,模拟自己设计的cpu实际运行状态,以此进行排错、改进。

结果是令人开心的,等到整个cpu的逻辑结构通过排错、纠正之后,已经可以达到每秒千万次的理论运行速度了。

当然,只是理论上而已,如果制成芯片成品,无法达到这种状态。况且长久设计的只是一个8位实验型cpu,在华夏现有的芯片制造工艺下,成品能达到每秒百万次就了不得了,要知道英特尔最新的16位cpu8086也不过才达到80万次每秒。

至于为什么曹长久对自己的cpu这么有信心是有原因的,制造工艺达不到要求只能是在系统架构上做文章了。

很不巧,曹长久所知道的系统架构可是很成熟的,在梦中的年代,长久做的最多的就是ar处理器。

提起英特尔、ad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接触的很多,桌面市场的霸主嘛。但是要知道x86系列在世界上整个处理器的市场上更不算不上最大。

世界上出货量最多的处理器还是ar,几乎与电脑有关的设备,无处不存在ar的身影。比如你用的手机,比如你用的路由器,比如你用的所有用电脑控制的电器,数量至少是英特尔的十几倍。

ar处理器最大的有点就是便宜,但是性能……怎么说呢,如果我们电脑用的是ar处理器的话,程序运行只会比英特尔快,而且便宜。

这个没有办法,是系统架构决定的,ar处理器几乎是最早的risc处理器了,其最初的32位核心只有三万个晶体管。

读者可能不知道,要实现32位的微处理器需要多少晶体管,比较一下就知道了,七、八十年代最拉风的32位cisc微处理器是摩托罗拉的68000,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集成了六万八千个晶体管,由此可见先进的架构能取得多大的优势。

第一代的ar处理器只用了近三万个晶体管,芯片面积很小,但是其效能却比英特尔的286更强劲,而且由于使用的晶体管减少,其消耗的电能也很少,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只是可惜risc但概念提出的太晚了,又或者ib发布个人电脑太早了,总之现在的个人电脑市场被cisc所霸占,人们为了大量的应用软件而不得不使用垃圾的x86架构的cisc处理器。

曹长久现在就是这个想法,使用更先进的架构设计制作处理器,至少可以在华夏现有的工艺条件下能够达到与国外微处理器相比更高的性能,翻转这片天空。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技术并不是一切,没有出货量的保证,如何能够成为主流,不能成为主流,谈什么翻天覆地。

曹长久可不管这些,来自于梦中那近乎于偏执的信念支持他无原则的反对x86,在这个空白的时代书写自己的画卷。

虽然逻辑设计近乎完美,可是曹长久毕竟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他不熟悉布图工作,这么大规模的布图工作量,要让他一个人完成,只能是一个悲剧,所以他有打起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