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兵临城下!(2 / 2)

“如今他率领并州军靠近长安,臣听闻乃是其部下陈宫之建言,为的是拱卫皇都,以护卫陛下周全!如此举动,岂非忠臣之举?”</p>

“若陛下听信谗言,妄自判断,岂非寒了吕将军之心,更因此事,或会寒了天下之间心向汉室之人的心啊!”</p>

一番长篇大论后。</p>

吴子兰腰背挺直,大声说道:“因此,臣觉得陛下应当安坐宫中,静待吕将军前来,赏赐官爵,以收其心,方可使天下归心,如此不费一兵一卒,汉室复兴在望也!”</p>

“是这样吗?”</p>

吴子兰的一番慷慨陈词。</p>

说的刘协都有些发愣了。</p>

莫非那吕布当真是公忠体国之辈?</p>

率领并州军来长安,是为了拱卫皇都。</p>

为了保护他的?</p>

呵呵!</p>

如果不是知道历史上吕布其人的品行。</p>

或许刘协还真会信了他的鬼话了!</p>

“一派胡言!陛下!您切莫不可听从此人的建言啊!”</p>

刘协状似思考的模样。</p>

可是吓坏了殿下不少官员。</p>

太医吉平,就率先沉不住气了。</p>

只见他快步出列,指着吴子兰的鼻子就骂了起来:</p>

“吴子兰,你安的是什么心!那吕布起先背主求荣,出卖义父丁原,投身于董贼麾下,甘为义子,后见天下人无不恨董贼,他又背弃董贼,如此反复之人,简直就是三姓家奴,若将陛下的安危交由他手,岂非羊入虎口?!”</p>

“陛下乃万金之躯,岂能如此冒险?!”</p>

“吉平,你不过是一太医,又懂什么政见,陛下请听臣一言,臣与那吕布向来有旧,深知其人,此前委身董贼,不过是委曲求全之计罢了,臣相信,他绝对是忠于汉室,忠于陛下的啊!”</p>

吴子兰不屑于吉平争吵,又将目光望向了坐在龙椅上,显得有些懒洋洋的刘协身上。</p>

希冀获得天子的认可。</p>

“诸位卿家,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p>

刘协并不急于表态。</p>

此时斥责吴子兰,反倒是会打草惊蛇。</p>

既然有人不甘寂寞跳了出来。</p>

刘协也乐得看他们表演一番。</p>

正好一次性把所有心怀鬼胎之人,全部挖出来!</p>

还这大汉朝堂一个清静!</p>

“陛下,臣以为,吴校尉此言不妥。”</p>

刘协话音落罢。</p>

已经被刘协封为当朝丞相的荀彧从锦凳上站了起来。</p>

朝刘协拱了拱手后。</p>

荀彧沉声道:“陛下请听臣一言,纵使那吕奉先真的是率军前来拱卫皇都的,以陛下的身份,也不宜行此大险,轻信于人。”</p>

“如今之计,臣以为陛下应当命徐荣将军整军,长安城中,全面戒严!”</p>

“若那吕奉先他当真忠于汉室,忠于陛下,陛下只需一道诏书,让他孤身入城面圣,即可分辨心意!”</p>

“若是不来,其人是何心思,也就不言自明了。”</p>

荀彧慢条斯理的说完后,静静站在原地,等候刘协的答复。</p>

荀彧此言一出。</p>

殿下群臣之中。</p>

不少人出声赞同。</p>

亦有不少人连连点头。</p>

“荀相此计甚妙,若那吕奉先不敢入城,忠于陛下之言,也就无从谈起了!”</p>

“荀相说的对,陛下乃万金之躯,万不可轻信他人啊!”</p>

“陛下,荀相之见,臣不认同,臣以为……”</p>

又有一人出列。</p>

经刘协询问后。</p>

得知此人名为魏讽。</p>

现任中散大夫。</p>

“吕将军此前于长安之战中,曾被李傕、郭汜所率领的西凉军残部所击退,未能及时救护王家,但其拳拳保国之心,已无需言表!”</p>

“若依荀相之策,使其孤身入宫,一则有损陛下声誉,另一则,如此行事,恐怕寒了吕将军护国之心啊!”</p>

“噗嗤……”</p>

相比较于吴子兰。</p>

这个魏讽的话,可真是连一点点遮掩都不要了。</p>

听到这里。</p>

刘协眼神逐渐冷了下来。</p>

这是真把他当成懵懂无知的少年天子了?</p>

难不成尔等以为。</p>

此前他雷霆大怒,将杨彪一干官员尽数下狱。</p>

单单就是因为太尉碍了他的眼吗?</p>

刘协站起身来。</p>

俯视群臣。</p>

心中已有计较。</p>

就在此时。</p>

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p>

“急报!”</p>

即使未经通报。</p>

殿外士兵还是闯了进来。</p>

入殿后。</p>

只见这士兵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凄声道:“陛下!大事不好了!吕布率领并州军,已到长安城下,喝令城楼守将打开城门!”</p>

就在刘协召集群臣讨论计策的时候。</p>

不知不觉间。</p>

吕布的并州军。</p>

竟然已经兵临城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