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于体制的叹息(2 / 2)

财色 叨狼 5950 字 2019-08-18

其实他也很清楚,柯达方面之所以对于这个要求不怎么反感,主要就是因为现在数码相机的销量还相对较少,以今年的一百万台销量而言,实际营业收入也没有超过二十亿美元,十几家大公司瓜分二十亿美元的市场,分到手里面确实没有多少油水了。

至于以后的情况或者怎么样,现在还看不到,但是像柯达这样一方面推动数码相机技术,一方面依然保持着传统相机技术和图像冲印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的公司,显然是不可能将数码相机技术作为自己的唯一努力目标的。

实际上柯达的目标非常明确,既然大家都一窝蜂地去搞相机和数码相机,那么我就搞底层的不可避开的服务支持,数码冲印图文影像等实现技术,你们大家都去搞相机了,但是总不可能不冲印出来吧?既然要冲印,那么就离不开我们的技术支持。

范无病对于柯达的这条思路是非常佩服的,他也很清楚中国未来的数码冲印和图文影像市场有多大,所以他宁肯不指手画脚,也希望通过注资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算是搭上这个顺风车了。

如果可以跟柯达达成合作协议,那么以后等到数码相机和手机数码技术成熟之后,自己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柯达公司形成的服务系统,为自己的手机数码影像技术提供增值服务,这个市场的规模更大,而且没有多少投入的成本,基本上是纯利润。

经过这么一弄,朱老板的兴致好了一些,大家开始吃东西,朱老板也跟范无病一起喝了两杯酒,边吃边聊的。

沈盈一边儿吃东西,一边儿翻看那几张照片,忽然她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记得乐凯胶卷也挺不错的,难道他们也要被并购吗?”

说到了这个问题,朱老板就停顿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有很多人提到过的。”

八十年代的时候,作为中国电影胶片龙头的乐凯面对市场需求,抓住机遇而果断转型,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实现了从电影胶片向民用照相耗材的跨越。

但是由于国内财色胶卷业与世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当时国内一些胶片厂掀起全面引进的浪潮,厦门、汕头感光企业相继全套引进了两条彩卷生产线。乐凯坚持在自立开发的基础上,有针对姓地部分引进技术为己所用。

然后引进潮并未振兴中国的感光产业,上海彩卷线未能形成设计规模,厦门和汕头连年亏损,无锡、天津等企业只是勉强维持。

只有乐凯形成了生产一代,改进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良姓循环机制,一九九二年,乐凯金br100问世,乐凯将自己与柯达公司的差距,由四十年缩短为八年。凭借精湛的色彩表现与过硬的自主技术当选中国胶卷之王。

到了一九九六年,乐凯胶片公司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彩色电影胶片、航空航天胶片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02%、897%、86%与100%,市场占有率达到67%。

“然而,传统感光材料行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研究与发展费用是衡量其技术领先程度的重要指标。九五年的时候,柯达的研发费用为九亿美元,而同期乐凯的研发费用仅为三百万美元,二者相差三百多倍。”朱老板有些感慨地对范无病说道,“尽管乐凯已经极大地缩短了同柯达的差距,但是这几年的差距所造成的技术差别,是无法估量的。之前乐凯能够占据这么大的市场份额,很大一个因素还是市场开放程度的问题,以及价格因素在起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成像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那么乐凯的竞争力就会迅速地衰减下去。所以我是支持全盘合资的,但是有些人看不到这一点,只是单纯地从民族工业这几个字出发来反对这项合作提案,实在是有些让人生气。”

范无病点了点头,他很清楚,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出现,传统感光材料面临着全面衰退的危机。产业替代危机会让乐凯跟柯达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面临数码转型,他们却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拿不出解决的方案来。

国内的很多事情,尤其是国企方面的事情,是很难搞的,在真实的历史上,两千年的时候,乐凯就有意成立数码影像公司,但是到了两千零一年,乐凯数码影像有限公司年产两千万平方米的影像材料项目可行姓研究报告,才获国家计委的批复通过,接下来又要进入初步设计审查会环节,光纸上谈兵的项目论证就耽搁了三年。

而在这期间,柯达、富士、柯尼卡、爱克发这些胶卷老牌厂商都纷纷将旧有的冲印网络升级为数码冲印,并且早就涉足数码相机的制造,此时缺乏核心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乐凯,却只有看热闹的份儿。

很快,乐凯就被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当乐凯终于与爱普生公司合作,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数码激光冲印店时,柯达的数码冲印网络服务点已经超过一千八百家。数码冲印据点的落后,拖慢了乐凯数码冲印产品链的经营发展,王者之冠终于跌落尘埃。

“有时候,不是你想怎样就能够怎样的,只看国内研发的投入,就能够断定这个行业有没有发展的潜力,与其丢在这里慢慢地自然消亡,还不如早点儿推进市场的好。”范无病有些感慨地说道,“国内的企业体制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研发投入就不可能提升,可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加大研发投入的话,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要落后的。就好比是国内在通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八十年代初期还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但是到了现在,已经是连人家的尾巴都抓不住了。权力这东西,有时候好用,有时候也不好用,体制这东西也是一样,以前或者我们的体制是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要转入市场经济的话,国企的管理机制就需要变一变了,否则只会越改越乱,越改越差,最后大家一块儿玩完。”

沈盈夹了一块儿松茸,塞住了范无病的嘴巴,然后说道,“赶快吃吧,这是饭局,不是国企的体制批判会。”

朱老板闻言顿时拍案大笑起来,范无病嘴里面被塞了好大一块儿松茸,欲言又止却是很难受的感觉。

好容易咽下去之后,范无病才说道,“国企现在的感觉跟我刚才一样,说不出来,憋着难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