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库银(1 / 2)

清平自得 物猫 0 字 2021-08-19

 大殿之外大雨滂沱,空气阴沉,大殿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康熙脸色阴沉。

“啪”的一声,小太监忙收拾了散落一地的瓷瓶渣滓。

胤禛硕长的身影,坚定的站在康熙面前,任凭康熙阴鸷的视线打量着他。

“查,彻查到底”,康熙一个字一个字的吐出来,堂下的几个辅臣的脸色都不好看。

太子也一脸难看的扫了一眼胤禛,动动嘴,却最终没有吐出什么话。

“先说说黄河的灾情吧!”李德全早就又送上了一个茶杯,康熙任凭烟气氤氲了面容,口气恢复平淡,对着座下吩咐。

几个皇子站在左边儿,辅臣们站在右边,有皇子在,辅臣们自然是不好先开了口,一时间,整个养心殿里只能听着外面的雨哗啦啦的声音。

重重的紫黑色帷幕垂在了雕花紫檀月亮门处,隔住了袅袅冒着烟气的水滚龙珠,汩汩的水声湮没在压抑的喘息声里。

“皇阿玛,依儿臣看,这当即要紧的事,还是黄河水患为重,应力求以集官民之心之力,以救灾为要点”半响,太子胤礽看着康熙的脸色不似刚才那么铁青,瞪了一眼胤禛,小心翼翼的说着。

“糊涂,户部没有银子,拿什么治理黄河水患?何以安置灾民?”康熙一听,略熄下的火气,腾地一声,又冒了起来,他失望的看着太子,民众受难,太子竟想着息事宁人。

太子低头掩下嘴角的一抹笑容,抬起头,温恭的对着康熙说“皇阿玛,依照儿臣的见解,非得把这些贪食库银的人,一个也不拉的捉进天牢,一则安置民心,一则也能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用眼角看了下康熙的表情,不喜不怒,又大了胆子,进一步的说“儿臣愿为皇阿玛分忧”。

康熙闭上眼睛,“行了,张廷玉说说吧

张廷玉心里叫苦不迭,他任这礼部侍郎,从上到下,一噜到底的向户部借贷,这事儿,如果他说不知情,那么定会治他个督查不严之罪,如果说知情的话,也逃不了渎职的罪名。

但康熙问到他了,他只硬着头皮回到“启禀万岁爷,先帝爷曾经在《植党论》称:“自古国家太平之治,率由大小臣工共力和衷,以熙庶绩,乃能久安长泰,流誉靡穷。当前情况观之,众臣向户部借贷已成风气,这户部首先定当治罪。但治罪的事儿,微臣倒觉得,在眼前的境况下,倒不妨让他们将功抵过,限他们三日内凑齐治理黄河所需的五十万两白银,再在一个月内,收回所有库银”

胤禛听到这话,身子略略一僵,随后依旧故作无视的看了一眼,不过他感到皇阿玛的视线扫过了他。户部尚书,就是润福的伯父,钮钴禄.凌敏,这几年政绩不是很显赫,但不想在这用银两的时候,发现户部竟然亏空。

“你们都学着点,老四,你怎么看,这事儿是你报上来的?”听罢张廷玉的话,康熙不做任何评点,但神色已经缓和了,转而问胤禛。

答完话的张廷玉,手微微抖着,拭擦着额头不知何时已经冷汗直出。

胤禛看了眼太子,太子的眼里满是警告之一,又看了眼大阿哥,大阿哥也微微露出不屑之意,还有着点幸灾乐祸,回过头来,他望向康熙:“皇阿玛,儿臣同意张大人的法子。但对于所谓的贪官污吏,儿臣倒是觉得不能轻饶”。

“哦?说说看看”,康熙莫测深高的问了一句,示意胤禛继续说下去。

“如皇阿玛所知,其实关于户部亏空一事,关键的不是户部的问题,而是在各地地方存在着严重亏空。从二十八年开始,户部就有所奏疏各省藩司库银屡有亏空的情况,而去年十月,陕西巡抚鄂海还奏曰:到任后借给各州县人之籽银五十三万一千余量,州县吞吐了十二万以前余量,只偿还三万一百两,是河道总督张鹏查的此案”。说到这,胤禛顿了下。

“继续往下说,这些朕都知道,那让你治理黄河水患,你没银子,你怎么办?而且,这些国之蛀虫腐吏,不重重惩治,朕怕这上上下下从今儿以后,都不知道了大清律祖宗家法是什么了”康熙淡淡的问道,一股压迫感尽泄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