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大年初一的电影(2 / 2)

这句话当初可是把白宇笑的,和电影里面的那位沙(瑞金)几乎同步。</p>

想到那个场景的白宇没忍住的笑了出来,他故作神秘的对珍妮和王漪说道。</p>

“哈哈!我感觉这可能是一部比较‘有趣’的电影。”</p>

珍妮这个外公在夷洲的人,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在夷洲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她对于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倒是有些记忆,见白宇话中的故作神秘,她便对着和白宇问了起来。</p>

“哦?阿宇你看过《城南旧事》那部小说?”</p>

仔细回想了一下《城南旧事》这部小说中的内容,点了点头的白宇说起了自己当时看这部小说的感受。</p>

“看过,不过我记得后面的两篇没有看完,我还记得是当初在学校的图书馆看的。不过毕竟咱们都没有在林(海音)女士说过的老北平生活过,而且那个年代距离咱们现在也已经六十多年了,看小说还是没有那么直观。”</p>

“也有可能是我这个人的性格缘故,很难体会到英子的那种感觉,不然我也不会没看完就没有再看下去,不过我感觉我挺喜欢这种小说给人的感觉。”</p>

“我希望这位吴(贻弓)导演能够拍出一部好电影,起码要能够让我感觉到一些我在小说中感受到的东西。”</p>

说完白宇想到珍妮是在夷洲出生的,她的外公更是在夷洲有些身份,他便对珍妮问道。</p>

“对了珍妮,你小时候在夷洲待过,你有没有看过这部小说?”</p>

回想着自己很小的时候在夷洲的经历,想到自己爸爸妈妈当时在自己面前流露出的情绪,已经长大并且明白他们情绪的珍妮有感而发。</p>

“看过,可是当时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还太小,根本理解不了里面的内容。不过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他们每次提起这本书的时候都有种特别的感触,好像他们有类似的经历一样。”</p>

知道珍妮父母岁数的白宇,想到他们的经历,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确实和《城南旧事》中的英子有可能有共同的感受。</p>

“叔叔阿姨的年纪说起来,嗯~,应该确实有相似的感受,不过他们那一辈的事情谁也说不好。”</p>

被两人说的晕乎乎的王漪,摇了摇自己的脑袋对着白宇和珍妮说道。</p>

“别说了阿哥、珍妮姐,你们俩聊这个都快聊五分钟了,我知道你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可咱们好歹把电影看完了再聊啊!你们两个都看过了,可是我可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呢,就连《城南旧事》的小说都没有看过,你们好意思让我在这听你们一直说?”</p>

“哈哈,都说了跟我们出来要注意,这不一不小心就把我们可爱的阿妹给‘忘却了’,走吧等看完电影咱们再说。”</p>

拿着票和爆米花的白宇,带着拿着可乐的珍妮和王漪两人向着放映厅走去。</p>

坐在三个连座的位置坐好后,三人就一边小声聊天一边等着电影的开始。</p>

借着电影还没开始的功夫,白宇的余光在放映厅内扫视了一遍。</p>

或许是因为大年初一的缘故,放映厅内的人说不上太多,大致坐了个四五成的样子。</p>

除了白宇他们三个,其他来看这部电影的人,普遍岁数都要大上一些,年轻一点的也有三十多岁,大多数都是四十岁往上的人,当然其中还是有着几个不到十岁的孩子。</p>

众人的衣着服饰和年纪,虽然都有着些许的差别。可在一点上却是相同,那就是几乎没有人是自己一个人来的。</p>

不管是男女还是男男、女女,又或者几个人一同前来,总归至少他在这一间放映厅内没有看到自己一个人来看这场电影的人。</p>

很快就在三人聊天吃爆米花的时候,放映厅先是暗了下来,随着从他们身后放映室内的放映机中发射出的光照射在大银幕上,大银幕上开始出现了画面,同时伴随着画面出现的还有音乐声也随之响起。</p>

大银幕上率先出现的是一整面绿色,随后在一片绿色中,开始有一个个类似星星般不停闪烁的小亮点出现。</p>

过了两三秒,大荧幕的中央出现了一个一圈金色花边形成的扁菱形图案,在图案的中央出现了一个正方形里面写着上影两个大字,而扁菱形图标的下面则出现了同样为金色的七个大字。</p>

“上沪电影制片厂”</p>

从这几个字就能看出,这是一部由内地制作的电影。</p>

大荧幕上画面一转,出现了长城的景象。</p>

此时的香江居民绝大多数都没有亲眼见到过长城,甚至很多时候就连他们看的电影、电视剧中的长城都是假的,而香江电影此时去内地实地取景的电影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从这也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并非是香江电影。</p>

一分多钟的长城特写,哪怕是“后世”亲自去过长城的白宇也不由得仔细观看。这种拍摄出来的长城之美与他自己亲眼看到的那一种是有着很大分别的。</p>

甚至电影中的很多视角,都不是当时的他能够去到的位置。特别是其中那应该是乘坐直升飞机,在天上用摄像机往下俯拍长城的那段画面,更是有着一种壮阔的美。</p>

这种美是此时的很多电影中根本无法展现出来的,这也是此时内地影视的特点之一,用写实带来一种宏大震撼感。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的还是老大哥的电影史诗《战争与和平》,像这种写实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时只有大国才能够做到。</p>

当然在交流开始变多以后,就不再只有大国才能够做到的了,只要条件允许都可以搞出大场面,特别是“后世”特效技术越来越发达以后,会出现另一种能够给人来带震撼感觉的途径。</p>

电影的旁白总给白宇一种回到学校,听老师读课文的感觉。</p>

看到一队骆驼在大银幕上经过,他不由得想到了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随着骆驼的出现,他还听到了那首几乎是个学生就都听过的骊歌《送别》。</p>

《送别》原曲是漂亮灯塔国的著名作曲家、音乐企业家、教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所著,原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随后有霓虹诗人犬童球溪采用同旋律写出了《旅愁》,之后弘一(法师)李(叔同)又根据犬童球溪版本的《旅愁》取调写出《送别》。</p>

等音乐结束后,原本的远景终于转换成近景,电影算是正式开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