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地主的垂死挣扎(第一更)(1 / 2)

 原来是农政指挥使,大概是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学生被下派下来了。</p>

农政院的执行效率倒是很高,自南京城破后,宋应星就开始从农学院择优提报吏部。</p>

眼下应天府六合县的新农政指挥使都已经到位了,想来北边的徐州、淮安、扬州,情况已经也会好许多。</p>

崇祯问道:“这新政如何?”</p>

那男子憨厚道:“反正对咱来说是好的,今年冬天不愁没有饭吃了!”</p>

“其他人呢?”</p>

“现在甲里没有人不喜欢新政的,刘大人现在在咱们甲里非常受欢迎呢!”</p>

崇祯看了看远处,前面有一条小河,河对岸有人家,有炊烟袅袅升起。</p>

还有人在河边洗衣服、洗菜,小孩子在河边打闹。</p>

已近黄昏,秋日的暮色如油画般浓郁。</p>

从河对岸吹过的晚风,送来桂花的香。</p>

前面原野上,成片成片的稻草整整齐齐堆起来。</p>

农民们拿着镰刀,正在一堆一堆将它们切碎。</p>

崇祯好奇问道:“那是在?”</p>

“那是在切稻草,刘大人说稻草切碎了放在稻田里,灌水,可以加速腐烂,有肥田的作用。”</p>

“刘大人还带来了许多之前咱都不知道的种田方法,听说不久之后,还会有人送来抽水的器械。”</p>

崇祯立刻明白他在说蒸汽机抽水。</p>

崇祯又问道:“你之前说的那个地主张老爷呢,他如何了?”</p>

“不太清楚,听说好像是带着家眷逃到别处去了,田带不走,都留在这里了,两个月前,县里来了官员,刘大人就是那个时候过来的,说是朝廷命官,专门管农务的。”</p>

“不过是个女娃,咱刚开始都不信,这女娃哪能当官,可县里的官老爷们都说她就是咱这里管农务的官。”</p>

那男子似乎在回忆,还笑起来:“咱最开始都不看好她,每人搭理她,过了几天你才怎么着?”</p>

“如何?”</p>

“过了几天,她就开始给咱分田,说这是朝廷的新政,每个人都有田。”</p>

“不过这田也不是白送的,得用钱买,说是可以分批付钱。”</p>

“这分批付钱你以为如何?”</p>

“好啊!只要有田种,而且也不贵,虽然我没钱,可田先种着,等收成了,再偿还就可以。”</p>

“就是这么一件事,大家就对刘大人心存了感激之心,对朝廷新政也心存了感恩之心。”</p>

“今年年初,咱们这里还听说朝廷的新政是加税,倒是听说扬州府那边还打了仗,本来传闻战争会到咱们这里来的,张员外他们便拖家带口逃到南方去必乱了。”</p>

“后来也没有打过来,再后来朝廷的刘大人就来了!”</p>

“那刘大人现在何处?”</p>

“就在前面家里的衙门。”</p>

崇祯带着一些人朝前面走去。</p>

过了河,前面一些人正好奇地看着他。</p>

他的速度很快,深怕扰了民,一路进了甲里。</p>

甲里的牌坊旁边是有一间比较简陋的小木屋,有一些村民正在那里坐着。</p>

一个大约十八九岁的女孩穿着一身青色长衣,坐在旁边的树下,前面还摆着桌子,旁边还有几个守卫。</p>

她正在给大家讲课,毕竟农政院出的许多农学书籍,这些农民是看不懂的,他们不识字,所以只能人来宣传。</p>

而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墙壁上还写着一排字:全力推行新农政,让老百姓有饭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