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食·冰酪(1 / 2)

家和 雕栏玉砌 4061 字 2019-08-17

 冷饮在古时称为“冰食”。<中文网-提供小说在线阅读>冷食之传统其实源远流传,至今起码有三千多年之历史。

早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豳风·七月》是当时的奴隶们唱的一农事诗,二之日、三之日指的是旧时夏历的十二月、正月。翻译过来就是:十二月,把冰凿得通通地响;正月里,把它藏进冰窖。“凌阴”的“阴”是“窨”的借字,也就是藏冰室。把它藏进冰窖干什么用呢?供贵族们在夏天时

享用。古时贵族的冰食,先依赖于藏冰。《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凌:冰室。三其:三倍。,春始治鉴春天献羔而启冰。。”凌人是周王朝专司冰事的职官,主掌斩冰、藏冰、启冰、颁冰诸事。今人考,当时周王朝之司冰事的机构有凌人近一百人。有两个主管,名“下士”;两个秘书,称“府”;两个文书,称“史”;八个领班,称“胥”;每班十个劳力,称“徒”。

今在陕西凤翔,掘有秦时一处凌阴。此凌阴掘于一个夯土台基的中央,深约2米,窖口10米x11.4米,底8.5米x9米。窖周围夯土成隔温墙,厚3米。窖上有瓦顶建筑,窖底铺板岩,窖口有五道可启落的闸门,闸门下有排水道,可供融水排出。冰窖周围有大量腐殖质,大约是昔日用麦草做保温层的残迹。据计算,这样一个窖,藏水量约两百立方米,按《周礼》藏冰量是实际用冰量三倍,那么可用冰六十多立方米。

当初,按节令,夏历十二月凿冰,正月藏冰,三月启冰。藏冰时,按《仪礼》,要祭司寒之神。祭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寒气来自北方,司寒之神就是北方之神。北方的土是黑的,北方的神也是黑的,故称“玄冥”。“玄冥”也就是水神。《左传》:“共工之子,为玄冥师。”待启冰时,要献礼,献礼用羔羊春韭,在窖口要挂上桃木弓、荆棘箭,以辟鬼邪。启冰时取出的第一批冰,要托以祭盘,于太庙祭祀先祖。

当时各地贵族都修凌阴。《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楚臣申叔豫夏日就在冰室以冰为床,穿皮衣而躺在冰床上。除专门的凌阴外,宫中还有冰厨即冷库。,内有冰井。井内以陶制井圈叠套成井壁,下有与之同大的陶鉴做井底。昔曹操专门在邺城今之河北临漳。建有冰井台,《水经注》记:“邺城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基,巍然崇岸,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其中曰铜雀台,南则金虎台,北曰冰井台。”“朝廷又置冰室于斯阜,室内有北井。”“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内数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

除冰室、冰井之外,还有“冰鉴”。“冰鉴”即冷藏食品的大冰盆。今有昔吴王夫差的青铜冰鉴。另有出土的曾侯乙冰鉴两个,呈方箱形。这种冰鉴有盖,里面装一方壶。盖的中间是空的,盖上盖,方壶的壶盖正好从中间露出。很显然,这壶是用来盛酒的,冰鉴对壶中的酒起到了冰镇作用。

最初的冷饮比较简单。《楚辞·招魂》:“挫糟冻饮,酎清凉些。”韩愈《楚辞集注》:“挫,捉也。冻,冰也。酎,醇酒也。”这也就是一种冰镇清酒。东汉蔡邕《为陈留县上孝子状》:“臣为设食,但用麦饭寒水。”寒水,指的是冰水。《周礼》中,王有六饮:水、浆、醴、凉、医、酏。浆、醴、凉、医、酏,其实都是酒。浆是味稍酸的酒。煮米成干饭酿的酒叫醴,煮米成稀粥酿的酒叫酏。医是可以治病的酒,凉是用水搀淡的酒。又有冬天饮六浆、夏天饮六清之说。六清是薄荷水、嫩藜、糯米、甜酒、梅汁、桃滥。

因当时冰之收藏不易,所以唐以前,能享用并不多。当时皇宫举行冷宴,以食冰为主,皇帝即以冰颁赐部下,以示皇恩。隋唐以后,城中开始有卖冰的铺子。但夏冰价格仍很高。《云仙杂记》:“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白少傅即白居易。诗名动于闾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日日如是。”《迷楼记》还记这么一则故事,叙隋炀帝晚年,筑迷楼,醉迷于女色。“大业八年,方士进大丹,帝服之,荡思愈不可制,日夕御女数十人。入夏,帝烦躁,日引饮几百杯,而渴不止。医丞莫君锡上奏曰,帝心脉烦盛,真元太虚,多饮即大疾生焉。因进剂治之,仍乞置冰盘于前,俾帝日夕朝望之,亦治烦躁之一术也。自兹,诸院美人,各市冰为盘,以望行幸。京师冰为之踊贵,藏冰之家,皆获千金。”宫女们为得炀帝之宠爱,争相置冰盘,因此使卖冰之家都了大财。

作:淋溶土2005-10-613:55回复此言

--------------------------------------------------------------------------------

2冰食·冰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