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洞窟壁画(1 / 2)

劫生宝鉴 王特图度 0 字 2021-08-15

 王希咖急着去看洞里的壁画,一个劲的催促凤凰翎带自己去开眼。

凤凰翎却一个劲的推脱:“那洞里黑黑的看不见,明天早上带你们去吧。难道跳舞不好看吗?”

王希咖想说我就是来看你们的历法的,不是来看你们跳舞的。

想了想这样说不礼貌,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观赏了一晚上的舞蹈,才在凤凰翎的安排下沉沉睡去。

王希咖酒喝得有点多,只记得凤凰翎安排的床全是用凤凰羽毛铺成的,特别柔软。第二天一早,他被凤凰的鸣叫吵醒。

原来凤凰跟鸡有点像,每天早上都要打鸣。这可能跟鸟类的生物钟有关,鸟类的大脑里有很大一片区域都是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分泌褪黑素。

在早晨受到光线和声音的刺激,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鸡体内的雄性激素加速分泌,就会开始打鸣。

凤凰估计也差不多,早上都要打鸣。当然,凤凰的打鸣比公鸡打鸣要好听一些,含有一份百鸟之王的高贵与大气。

但人早上都是有起床气的,这个时候再动听的音乐听起来也觉得烦。凤凰们像天籁一般的声音,王希咖只觉得吵闹。恨不得像关闭闹钟一样把凤凰的鸣叫也关掉。

好在王希咖对于起床这种事比较有经验,知道起床就是开头那几秒钟有点难受,缓过劲来就好了。相对起来,刚起床的时候是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刻,可以做好多事。

毕竟睡觉虽然爽,但是你在睡觉的过程中基本上属于无意识状态,完全体现不出生命的价值。醒着的时候虽然悲欢离合各种感觉都有,但这正是人生百态。

王希咖起床以后立刻就去叫凤凰翎去看历法。凤凰翎睡眼朦胧的被推起来,说道:“先吃早饭,吃完早饭再去看。”

等都等了一晚上了,也不急于这一时。王希咖便跟着凤凰翎去吃早餐。住在悬崖上的阿兹特克人早餐很有特点。

他们把大米泡成米浆,再把米浆调成米糊,然后把这米糊风干切丝,制成一种丝状物品。吃的时候把这些丝状物煮熟加上盐巴,辣椒和牛肉,非常爽口,口感有点像当年华夏西南地区喜爱的牛肉米线。

只是这阿兹特克人吃米线的方法跟华夏人不同,华夏人是用筷子,但阿兹特克人却是用一根木棍,用手把米线缠到棍子上裹着吃,像吃棉花糖一样。

王希咖整不来阿兹特克人的吃法,他还是喜欢用筷子——筷子这个非常好做,就是两根木棍就可以。

看到王希咖用两根木棍吃米线的方法凤凰翎非常吃惊:聪明的他立刻就认识到,用两根木棍吃米线比一根木棍要方便多了!

善于学习的凤凰翎很快开始用两根木棍吃米线,一学还真就学会了。不得不说凤凰翎天资过人,好多没用过筷子的人一开始用筷子都不习惯,要学好几天。

紧接着凤凰翎又开始尝试用三根木棍,四根木棍吃米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三棍木棍吃最精准,两根最方便。

看到凤凰翎三根筷子吃米线的绝技王希咖都惊了——他用了一辈子的筷子,从来没想过还可以加一根。

只见凤凰翎三根筷子依次而动,好像某种昆虫的嘴一样协调,他简直把筷子用成了一种艺术。

“吃完没有?吃完带我去看你们的历法。”三根筷子吃米线固然有趣,但王希咖千里迢迢赶来可不是为了看这个的。

“吃完了,走。”凤凰翎把米线汤一饮而尽,放下碗带着王希咖就去坐凤凰——原来那个山洞不在附近,还需要坐一段凤凰。

早晨的清风吹在脸上还是有点冷的,但也能使人更加清醒。王希咖不禁开始思索,印第安人和华夏人相隔万里,为什么都同样喜欢米线呢?就像意大利人和华夏人都会吃面条一样神奇。这是一个巧合,还是说印第安部落里也有一个像马可波罗一样的人到过华夏呢?

“兄弟,谢谢你叫我用多根木棍吃东西,非常方便。”凤凰翎说道。这个人才现在已经初步掌握了一点简单汉语,能跟王希咖不用翻译做简单交流。

“不客气,那叫筷子。”王希咖教给凤凰翎这种餐具的正确读音,虽然他也不知道三根棍子吃东西还算不算筷子。

“筷子,筷子……我喜欢筷子。”凤凰翎喃喃念了几声,突然重重在凤凰头上拍了一下,那凤凰瞬间就把速度提升了一倍:原来凤凰翎学会了一项新技能,非常兴奋。